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師弟是怎樣煉成的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其實是不適宜在任何地方寫小說的。上一篇刊登以來,惡評如潮——主要都是問候、關心加怪責我夜瞓啦——而一家只需一個小說家。明解。其實,兩天前還在種種煩惱、千忙之中跟NC去了KS家玩,因為已經約了好久。NC與KS是誰?就是CHLL裏一眼就看出是「最有前途新人獎」或「飛躍進步大獎」的那種星星啊。〕
左邊NC楚辭、神話學專家,能說N國語言;右邊KS文字、訓詁、經學、王念孫專家,研究成果快狠準;後邊的青馬橋靚景來自少年業主KS,中間的忝稱師姐好慚愧。

而我也終於明白,為何我從來對什麼星星教授都不感冒——沒得比啊。

都說如今在學院工作壓力超大,但我很感激,在CHLL碰到的純樸好人非常多。縱然各人際遇才具不同,但能互相理解扶持,苦樂自知,捱過的得到的都一一明白,總是難得。

所以自從「一頁台南」以後,傾完還想再傾。但CU人,常常被笑,「整天又師兄又師姐,師弟來師妹去,好似武俠小說——你們要去練劍嗎?」

咁學術之事,你要話係練劍亦無不可。我亦承認甚具門派氣息的師乜師物,是有點不合時宜的。但撇除門戶之見的封閉性,所謂師門,其實也有非常積極的承傳意義與組織力。

當晚談論的學術問題——包括KS的「黃金時代」、NC的十九世紀香港教育史研究、以及我對有關K小姐的審美迷思——這裏就不一一細表了。還是從比較基礎的果腹層次說起吧。師弟的款待,以我的標準,當晚可以用「飽到黐線」來形容,立此存照。
六點未夠,我們已先吃掉這一整桌的德國豬手、排骨、香腸、薯條薯蓉薯餅,還有KS帶了兩支酒,我則已經飽到忘了爭俾錢。
晚飯後由沙灘行不到五分鐘,就到KS家。參觀完全屋靚景後,轉過頭KS就從那個有《戴震全書》的廚房裏拿出「簡單小食」,包括訓詁學專家手切的燈籠椒、牛奶麵包、丹麥卷;蜜瓜蜜柑、蜜桃芝士與荷蘭煙芝士、啤酒汽水伯爵茶,還有兩個未入鏡的宮崎反卷與三重朱古力蛋糕。
從沒想過三個人還一起看萬千星輝頒獎禮,係呀,都幾頹廢架。再看酒杯數量與種類,有人平時應該幾飲得。

這樣的格局,其實是可以傾通宵的。可惜當晚家中剛有要事實在分身不暇,只能早退,不知兩位師弟最後喝到幾點。

也許上天是眷顧我(或他們)的,不然這樣吃喝下去,應該會有人目擊師姐發酒瘋或大爆(他人的)秘密。哈哈。

本來正打算下次聚會訂在寒舍,也好讓SG見識一下兩位優質哥哥,現在看這樣的招待規格,我要再諗諗。

等NC吧,明年看看他的臨海新居有什麼機關可以收納一百箱藏書也好啊。

我(如果有空)則先苦練賀年菜。今年過年要差不多三月,有時間。

在此祝願兩位師弟的研究精進日新,心想事成。師姐也要好好用功,找天一起練劍去。:D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一段夢境、一個仇人、一個拯救者(上)

〔圖片,冇關係的。那是我的 dream watch,IWC Portuguese Chronograph。但你也可以說有關係。Dream watcher,守夢者。〕
她疲倦之極,但還是想整理一下Whatsapp的訊息內容。

「整理」這個字有點怪。要麼刪除所有訊息,要麼保留。

但每次深夜長談之後,她就會「載入之前的訊息」,重看,重整。

很久沒有這樣的深夜長談。由是她有點不習慣。

但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對啊,何不秉燭遊。

她開始剪裁。有時把對方的一些話刪去,有時把自己的一些回話刪去。

有時刪去的是枝節,有時刪去的是重點。

在兩個人的「輸入時差」之間,經常會有一些沒有好好發展的話題或句子,懸浮著。

好像今天,她發現了︰

「我不計前嫌地愛你  03:35」

「正如你不計前嫌地愛我 03:36」

這是什麼。

上文下理都不對。當時他們正在討論佔中與買文學書的關係,還有一件很具體的事務的處理原則。

中間就忽然有這兩句。

奇情在於當時好像誰也沒看見。

更奇的是這兩句話她根本看不懂。

如果中文有時態,還好一點。

「我(永遠/正在/曾經/已經/將會)不計前嫌地愛你」

「正如你(永遠/正在/曾經/已經/將會)不計前嫌地愛我」

還有那個「正如」。「求袮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小時候的她從來弄不懂《天主經》,「袮」的寬恕,跟「我們」的寬恕,怎能這麼容易就「如同」呢。

五個時態,二十五個可能性。比Enigma簡單多了——也複雜多了。

她比較希望兩個都是「正在」,雖然按道理對方不會知道她正在愛他。

一個「曾經」跟一個「正在」也不錯,有點淒美的氣氛。

一個「曾經」跟一個「將會」就有點神經兮兮。

兩個「將會」一定是一對自我保護很強的人,但不失理想。

至於「永遠」,兩個「永遠」她都不要碰。那是只存在於grammar裏的東西。現實世界裏,連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都不是永遠的,要看氣壓。

不過這一切一切,都不及一個問題困惑她——

要說到「不計前嫌」,到底還算不算是愛。

2014年12月8日 星期一

自由鳥

〔有點期待12月19-23這個假期,又不敢太大聲說這是個假期,或太公然說期待這樣的假期。〕
但畢竟是一個從來未有過的假期啊。應該好好記念。

其中一天,已安排好節目,就是把Franzen的"Freedom"讀完﹗ 是的,此書人人皆說一拿上手就不能釋卷,定必要一口氣讀完的精彩,但我總是在種種缺乏freedom的情況下,一而再地釋卷。19-23,肯定要找一整天,朝七晚十二地把它看完。

如果還有時間剩下,最好看完書後再讀Isaiah Berlin的'Two Concepts of Liberty',那就完美。

前一晚要到Little Mermaid買一大塊優質麵包(最愛白法包,最好可以加一個玄米muffin),再煮一大煲雜菜湯(要有椰菜、紅蘿蔔、蕃茄、西芹、薯仔、洋葱,起碼五種才叫「雜」),兩餐就可以足不出戶。

啊,你一定已知道這不是一個外地的假期。係呀,我的自由好簡單,而且有這麼一天已經好滿足。在此衷心祝願大細董生出使南洋之旅順順利利,我會好好留守香港。:)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我要真電視

〔這個時候看HKTV,怎可能與《選戰》無關;而這個時候看《選戰》,又怎麼可能與龍和道的王宗堯無關。「又要威,又要戴頭盔」呢句話,原來係可以無矛盾架!〕
關於這圖,大家也不要覺得我「頭像主義」,其實只因圖中有備受好評的「貨櫃碼頭」那一場戲的截圖。這不是純粹的靚景或求其的廠景,是鏡頭設計很用心的一幕。葉晴在選舉低谷中,返回自己政治道路的起步點,心事積壓如層層疊疊的貨櫃。
戲裏王宗堯是個生活糜爛又有極高政治效率的「造王者」。打造特首遺孀做2022特首。是的,這是未來戲啊,2021年,少少《盛世》feel,正。

老實講,話勸就勸,話選就選,初看有少少兒戲。但這葉晴,李心潔演來,倔強乾淨,漸漸就有一種荒誕的說服力,讓人期望已很久沒有奇蹟發生的香港,能夠在電視中來一次。

葉晴處境太似王維基,雞蛋與高牆、大衛與哥利亞,夫子自道,都明白。

更明白的是,港視曾揚言要向美劇看齊,這劇的攝影質素、家居實景,都很努力,但都是技術或硬件問題。劇本、演員、演技等軟件,則有時候似在warm-up狀態,尚待發展。

我一路看心裏面只有一個小小要求︰可不可以不那麼似《紙牌屋》?

全劇偏暗,家居空洞的空間感、性與政治、大鱷與小記者;王宗堯飾的張癸龍,好酒好藥好色演來盡是Peter Russo的影子;廖啟智的宋漫山當然是Francis Underwood(只差未向鏡頭表白),比較難頂的是他會夜裏在家向著窗台抽煙,然後太太龔慈恩(多年沒見啊)善解人意地把煙接過去,簡直Mr. and Mrs. Underwood上身啊。

還有年輕性感女記者、無能的被推舉者,許多的黑材料情節等等,本來以港劇而言算是刻劃細致,但一想起《紙牌屋》,就好像句句對白都加了注釋,太簡單。又不過,當電視機那邊廂仍在搞「福建炒飯同鄉會」和「聯群傑黨」的選舉鬥法,《選戰》簡直大蝦細,忽然變得太認真和強大了。

還有一個小樂趣。以前看《紙牌屋》,覺得裏面呼之欲出的政治事件與兩黨鬥爭,寫得纖毫畢現,也會心想︰「得唔得架?」或「美國政府為何受得了?」這次看《選戰》,政黨、政客、商界,人物事件同樣可以輕鬆對應,令人有短暫的「嗨」,覺得香港的創作自由還算乎合國際標準。

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一家免費電視台,是要我左托右托才買到一個小米盒子,才可以在電視上看的「網台」。我們有多久沒有一家人在飯桌上討論劇情?我們父母勤勞的一代,不會放下手上家務去上網煲劇的,只有晚飯時「順便」開著的電視所提供的「免費」娛樂是他們可以放心享用的。而近日SG晚飯後說「這套劇不用看了」,寧可早點回房做功課,我竟然是有點悲哀的。

是什麼令一頓晚飯提早各自散水的?是一個免費也不要看的節目。「睇電視」數十年來陪著我們成長,這個媒界親切、大眾、平民、本土,不同年代對它的指責層出不窮,但始終觀眾都在。每次我聽到有人以「我已好多年無睇電視」為個人品味的澄清,我都會想起以前那些台灣和內地的朋友怎樣跟我說「我們都是看港劇大的,很迷噢。」那種快樂。現在心裏的美好年代卻如紙牌屋一樣,不堪一擊了。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過去的種種埋在心肝底

〔雖然早前碰到大學舊同學交帶要多多支持《行動代號︰孫中山》——台灣好電影,哪有不支持的道理——但「那些年」太久了,大男孩以外,想代入一下滄桑的歷史,金門八三一。〕
老實說電影還未看,所以《軍中樂園》還有許多疑點︰導演鈕承澤的手法有時頗凶悍、而找阮經天飾演光顧軍中特約茶室的純情兵哥,所謂軍妓的痛苦亦馬上很難成立吧。這戲認真嗎?

關於勞軍女郎,有秘魯略薩(Llosa)的 Captain Pantoja and the Special Service,還有大學時期讀過的王禎和《玫瑰玫瑰我愛你》,都是以笑寫淚。但一線之差,就是一線之差。要知美化悲慘,有時比醜化人性更大罪。《軍中樂園》會怎樣呢?看trailer還看不出端倪。

但無論如何,插曲《傷心無話》,動聽得讓人心跳手震。仿舊劇照混跡於歷史照片,甚有劇力。金門、馬祖、纖弱如花的女子在外島沙灘無目的漫行、在彈子房與茶室消磨和眺望。什麼叫「淒婉的歌謠」,一聽即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JqT95CeQI 

陳意涵非常美麗,不只是女性用品廣告中的小清新,難得面容與骨架同樣楚楚可憐。再來兩張︰

另一女演員萬茜也很好,出汙泥而不染的路線,深藍無袖旗袍在軍中樂園竟然穿得氣質高雅。不過她領金馬獎那一襲龍袍花紋的禮服很不適合她,為存忠厚,這裏就不貼了。

或許我還是太多口了。聽吧,《傷心無話》,無可抵擋的台語叮嚀,棄捐勿復道。大概將會是繼《戀戀風塵》以後,另一長駐汽車的原聲大碟吧。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港式華麗與蒼涼

〔我有一千個理由不寫這一篇的,但想想也有一千零一個理由去寫。〕
先說不寫的理由啦。香港電台「華人作家」系列,首二集有董啟章,熟人自我捧場,固然唔好;到其他集去踩場,更是唔啱——且看節目片頭,張愛玲董啟章字粒並排,實有不敢當的錯置感啊。

(唔好問我另外九百幾個理由是什麼。這叫修辭。)

但我還是想提一下——也順道提醒自己——香港人,其實真有別人所不及之處,即使在文化領域。我們實在要加把勁,在所有值得表現與努力的地方,都不要錯過,不要掉以輕心。

我想說的是,華人作家第三集「張愛玲——華麗的孤寂」其實是幾好睇,也蠻有意思的一輯。製作上,包括了洛杉機、愛荷華、哈佛、台灣、上海,甚至溫州的片段,矢志緊隨張愛玲的一生足跡。除了較為人所熟悉的前半段成長與成名經歷,也頗細緻地展現晚年美國生活以至晚期風格,例如身後出版的《小團圓》等作品之自我指涉等,都是難得的題材。

其次導演對張愛玲一生的居所頗有偏好,亦讓我們看到從小時仿西式大宅以至荷里活公寓時期鄰居的訪問,不單珍貴,且有獨特的生活感。我不肯定這是「港人」才有的拍攝角度,但節目中有關作家經濟生活的描述頗有港味,像1968年起的皇冠出版社版稅銷量帳簿,密密麻麻的一大本,每欄都蓋有「本版本期 全部結清」的大印,如果我沒看錯,大部份都是五位數字,就算是台幣,數百數千本的印,看後有為作家的晚年鬆一口氣之感。
訪問當然少不了,「祖師奶奶」作者德威教授一錘定音一定在場,專業到達「迷」級的學者陳子善教授深情出鏡,「也是好的」。但最讓我覺得特別甚至有點親切的竟是宋以朗。親切的當然不是指個人層面,而是那種「香港精神」的親切。宋淇夫婦與張愛玲如何相知相交,在各種陸續發表的晚年書信與傳記中一清二楚。但他們的兒子,竟也在父母去世以後務實地承擔張愛玲遺產繼承人的各種事務。也許因為宋以朗本身不從事文學研究相關工作,就平添了一份踏實無私的使命感。

可以想像有多少人妒忌宋先生,但你看他說在家中儲物室掛勾上的一個膠袋發現一大包張愛玲的剪報書信時的平靜,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繼承當年父母救人於困扼苦悶中的心思。而這個寶藏,這些難得的人,就在香港,九龍嘉多利山。

上海有近距離觸摸傳奇的張迷,台灣有形神俱備守護有加的張迷,香港的張迷,都很生活化,默默地介紹工作、出主意、解愁悶、抱不平,一切盡在《張愛玲私語錄》。

所以我覺得「張愛玲——華麗的孤寂」雖然標題不怎新鮮,但內容卻是平實、有港味、接地氣,看出香港在張愛玲一生中的意義,不簡單。可是——

可是,香港製作中偶然的欠專業,也很叫人痛苦。先講最驚嚇的︰
這兩個人怎麼可以「真的非常般配」啊?那是錢鍾書! 不是胡蘭成。天!

在此只希望遠在北京的楊絳女士生活愉快、壽比南山,不會有機會看到香港這一輯「華人作家」。

這幅「對照記」在片中出現三次,看一次痛一次。錢楊絕配,於心不忍啊。究其原因,網上research之累也。這張「合照」,出自網圖,以訛傳訛,就係咁解。對於常以Google搜圖備課的人(me!)來說,真是一個絕絕絕絕大的棒喝啊。

其他的砂石彷彿就不大重要了,但有些仍希望製作方面多加留意,例如︰

1. 題在照片後的金句,千迴百轉,張迷都會背︰「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她心裏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不可以隨手變成「從塵埃裏開出火花」啊。雖然塵埃開出花來也不見得很通,但塵土之低微,因有喜悅成花,有體會者自然明白。總之,張腔之下,斷不會歡快地從塵土擦出愛火花的。(除非此句有新版本出土,但到時我還是死不會承認這愛火花的。)
2. 又,珍貴的信件與手稿可以近鏡看到,很難得。那麼難得節錄一二,就最好校訂清楚,不通的句子就不要加在祖師奶奶身上了。例如講述張愛玲與宋淇鄺文美在碼頭惜別,登船後離情難遣,就寫信給夫婦二人,我在旁述中聽到「我一路哭向房中」,正要想什麼是「哭向」房中——
就看到下一個鏡頭的手跡︰
右上角,原來是「我一路哭回房中」。

3. 又例如,千辛萬苦找來的佚作,再出版,手稿為證,是《異鄉記》︰
但字幕一出來,又成了變形記,I mean,《異香記》︰
香港,實在是一個異香撲鼻的地方,這裏沒有諷刺,真的,肥土鎮也好,V城也好,小小一個地方,總能夠在歷史邊緣或轉折處,發揮異樣的作用,例如在張愛玲研究上,出現如此突破的一筆遺產與繼承者。又或者在這樣一輯「華人作家」系列中,出現張愛玲的柴米油鹽(而幾乎沒有提及任何一篇名著的內容,不要說是演繹了),我覺得這都是別處沒有的態度。

只要我們,再加多一點點點點的努力,有一天做到務實中見華麗,不是很美好嗎?我今天網民上身地Cap圖找穿崩似的寫一大篇,是希望在覺得我無聊的人以外,也有人會看到一點「愛之深」。小錯難免,但一點一滴堆積起來,就成了對作家的輕忽,這才是文學最大的蒼涼。

p.s. 你一定會問,咁華人作家系列「名字的玫瑰——董啟章地圖」呢,你又寫唔寫呀?嗯,唔駛急,我會寫的。有朝一日。但未必在本Blog。:)

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新世紀福氣魔師

〔剛剛想寫一下近日看過的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裏面的Cumberbatch有多精彩,再世王爾德一樣,dandy得來又正氣純潔,一點不露痕跡,在我中毒一般喜愛的七十年代諜戰風格裏簡直錦上添花、大放異彩……W...wait...咪住,你要結婚?〕
係Engagement,「定婚」者……不過有咩分別呢?已夠一眾女(男)粉絲夢碎。但沒辦法啊,天要下雨、Sherlock要結婚,不得不如此呀。作為「福粉」,就盡情八卦一次然後再重新做人吧。首先,這人真太可愛了,登報紙宣報訂婚?咩年代?So old-fashioned! So sweet!

所以難怪樣貌似田鼠(他自己都話似)都可以娶得美人歸。這位Miss Hunter,人如其名,獵人不眨眼的級數︰牛津語言系畢業、精通意大利文法文、得獎舞台劇女導演、能唱能演,還要長成這個樣子︰
嗜好方面,Hunter小姐是個鋼琴和馬術高手。天啊,聽清楚了嗎?馬術! Skilled equestrian! 做戲都無咁誇張。所以看到二人這張一起看French Open的照片,真要想想到底Who's the lucky guy/gal?
繼左治古尼之後,又一個天上人間的絕配故事。心碎還心碎,但型男如果無眼光,型極有限;加上好眼光,喜上加喜。還是一起期待婚禮照片吧,讓大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八卦下去。先看預想圖︰
將John and Sherlock位置對調一下,都幾開心架。終成眷屬,Goooood!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地圖。

〔無端端參加了崇基與醫學院合辦的Fun Run 2015,5K體驗組和10K挑戰組,更神推鬼使地填了後者,全因覺得10K才有「體驗」。好了,1月17日,還有八星期,點樣練跑呢?〕
像我這樣講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人,練跑,當然要先買嘢啦。年紀不小了,不會再從頭到腳狂買一套運動套裝衫袋加跑鞋,即使醉心計步器心跳儀都不會花一千幾百買什麼Sportsband 或 Nike Fuelband 了。Gadget迷如我,今次只花了十五大元買了Argus計步器App。起初就以為只是一個裝在電話上的心跳+計步器。昨天試用,把心一橫不用跑步機不跑小公園,一口氣直奔上水馬會道運動場,再繞場跑八圈才收工。到在場邊一邊聽Radiohead 一邊做收操的時候,才見到App上有一格美麗的地圖。

打開,就是我從家中出發到上水的路線,深紫色,還有運動場上深深地繞了的八圈。速度、路線、距離,真的不能騙人啊。第一天跑了6.65K,慢是慢了點,但一點不辛苦啊。這次因為天黑得太快,坐了一個站火車回家,下次早點跑個來回就該有10K了。

晚間的運動場十分悠閒美麗,射燈下許多人在認真地熱身或慢慢地做收操。而有個人造衛星次次陪我跑,感覺好威,大大增加了動力。

形式主義者如我,以後甚至會收集每天不同路線的地圖,或者以不同路線設計圖案噢。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We need to talk about 死神

〔又不是住在鬼仔區,鄰里間自然不會trick or treat,10/31,也就這麼過唄。晚上打開電視,明珠台《死神來了4》,不是吧,激發我要好好看一齣似樣的電影來「應節」,從那堆未開封的DVD中選了一片似乎最貼題的……果然,看完發覺,"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才是真真正正的《死神來了》。〕
港譯《我的兒子是惡魔》,這次我不會再說中譯精彩了,因為這個來自原著小說的片名,保留了一個很重要的矛盾︰未成年的兒子在校內進行大屠殺,父母到底要負上多少責任?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語氣中包含了一種軟弱與過度的善良——死到臨頭了,還在跟老公慢慢地提議「讓我們來談談凱文?」但我們又真的忍心為這個而怪責這母親嗎?

DVD封套說是英國版的《告白》(故事發生在美國,製作是英國),但看來《我》片更絶,或者更虛無。《告白》的三個媽媽還可說是各有偏執,但Tilda Swinton飾演的母親Eva,除了面容蒼白了點又稍欠耐性以外,我們找不到惡魔兒子的基因。

但正如海報所見,電影刻意做就母子間的對照,黑髮、冷峻、相同的表情、會把頭浸在冷水中、對世界不滿而批評。嗜血的兒子與沐浴在蕃茄節中狂喜的母親,有沒有一種關聯?

電影的穿插敘事、美術攝影,都非常精彩。甫開場即講述母親搬到監獄附近的一所破房子,找卑微的旅行社工作(而她從前是著名旅行文學家),一為方便探望兒子,一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鄰里的紅油和兜巴星不會放過她,她只能贖罪似地勤力打磨洗擦,那血一般的紅油。

誰都會覺得,Eva大概早已一無可戀,但電影的「絕」,在於她定期探望兒子、為他承擔一切辱罵、更重要的是,她那所爛屋仍留有一小房間,陳設與昔日大屋中的深藍睡房一樣,細意洗熨他的汗衫,床鋪,似乎等著終有一天團聚。

她甚至看得出兒子在未成年法庭中行使的技倆,深明她可能一生也不會了解這邪惡的動機。

這堅持,你幾乎要覺得她罪有應得了。

英國《衛報》有一篇影評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為什麼一個母親,會像聖母承受耶穌的榮耀一樣,承受邪惡兒子留下來的挫辱呢?

每次見到有青年重大罪犯的家人向全世界道歉,我都會問,為什麼。而答案可能在於︰因為榮耀也全歸於你。兒女出類拔萃,父母與有榮焉。

也許《我》在故事層面是虛無的,但訊息有積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盡量把人看成獨立而自由的人。不單只是「禍不及父母」的問題,而是,也許Eva當初,亦不應強求兒子是自己完美的延伸,不必用無限的容忍來成全美好的幻象︰一個事業家庭兩成功的人。

但說時容易,我還是深深為Eva所打動,她其實就是一副不甘心的性格,簡直與死神搏鬥,惡魔誕生了,她就是相信愛能戰勝一切。真的嗎?連Kevin都開始不清楚了,她還要撐多久?

答案就是影片終結時,推開門後的一片刺眼的白,不是如何面對的問題,是你總得面對。

p.s. 好吧,大時大節,說點開心的吧。上周與我的兒子Terence到這個本土化到不能錯過的「海洋公園哈囉喂全日祭」啦,雖然幾乎乜鬼都冇玩(只去了多啦A夢鬼屋,驚嚇度係一個南瓜),但我們還是對各個鬼屋外的人龍和宣傳都很感興趣。其中最經典的是今年找來不同的Sponsors來建鬼屋,真是好鬼有生意頭腦。最玄妙的是由「現代教育」贊助,驚嚇度有十個骷髗頭的乜鬼H14,完全唔知係乜。難得Terence平日尋根究柢的精神不發作,我們只好在門外瞎猜︰「現代教育,十級恐怖,裏面應該係考緊試,勁難,但做到合格先可以返出嚟。」:D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天秤 Libra

〔阿倫特生日(始終不習慣「鄂蘭」,太中式與女性化),Google doodle 已經很有品味地替她慶祝了,但我又不是董生,連一本The Portable Hannah Arendt 也翻來翻去始終讀不完(非常對不起 'portable' 這個字),又豈敢在人家生日之際多多事實呢?惟近日心事未了,且抄書一段,以收吾心。〕
關於寬恕與承諾︰

Without being forgiven, released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what we have done, our capacity to act would, as it were, be confined to one single deed from which we could never recover; we would remain the victims of its consequences forever.” On the other hand, “without being bound to the fulfillment of promises, w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keep our identities; we would be condemned to wander helplessly and without direction in the darkness of each man's lonely heart” (The Human Condition, 237)

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那麼需要被寬恕。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把寬恕與自由結合得那麼美好。是的,寛恕讓我們從自己的所作所為釋放出來,勿為「永遠」所制壓;承諾讓我們尋回自己,使個人不為孤獨的心靈。寬恕直面過去,使人從「無可逆轉」中解放;承諾則面對將來,為「無可逆料」畫出一點可見的願景。

更重要的是,以上兩個信念皆是對「眾」的肯定——必得有他人的合作與行動,我們才能得到寬恕(人不能寬恕自己的,可憐),承諾才有意義(只對自己許下的承諾,誰有興趣去奮鬥呢)。當然也是對自由的肯定,我們可以undo something,可以start something,是最自由的。

不想如置身黑暗的荒野無助獨行,就要好好思考寬恕與承諾。

透徹而深刻。10月14日,魯迅以外,又一個充滿魅力的天秤座。

p.s. 說不定是潛意識,猛然想起今天PY教授說過下星期要講〈寬容與自由〉,且再抄一段︰

我曾說過,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著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這就是胡適,大白話,不花巧,可真誠動人,尤其「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就算你說胡適一生「好命」才有這寬容,但也往往越是好命的人,越不會看出寬容的重要。

不過文章真是寫得平坦。12月17日,人馬座,愛自由,真不折不扣的自由主義者! 但魅力稍遜,天注定,無計。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誰於拍子機複製出 假快樂

〔一整天的收音機,許多節目都變成了憑歌抒情。才知道,我們的流行曲有那麼多熱血沸騰的音符與歌詞——開始至今多考驗,手裏利劍常斷;我是個地球人,我像每一個人,成熟也天真,感到不公會怒憤;沒意識學會了蒙住兩眼,迷信煙花未散;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如果有一套「抒情香港論」,我一定會記起這些把我們連在一起的歌。〕
當然還有小克的〈主旋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JoPLG-Bnc 
MV頗令人不安,但,舊,日,你有你邁步,我有我邁步,愛若是藍圖,永不用設起圈套。
非常悲傷而深刻——若果有愛,何需徒勞;若果無愛,同樣又何需徒勞。
如果有藍圖。

愛人和愛國都一樣,若沒心,就不用了。
同一口徑多麼愉快與安全。而被迫同一口徑又是何等痛苦。
感謝幾天以來各種自發的、自由的、多種多樣的啟悟。
但不要用一種罐頭取代另一種罐頭,我時常提醒自己。

在英國的Haze說︰This is where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can have its defining moment. Teachers don't teach every answer.
Defining moment.
罷課的,邁步踏進一個讓香港定義自身的時刻。沒罷課的,同樣處於一個定義自身的時刻。
尤其當我看到你們勉力學習,盡力為他人帶來感動與聯想,例如一課豐富而用心的導修,以前一夜的新聞圖片,定義詩與人、社會的關係。

大家都正在不同的崗位上學習不斷。列寧的話我能記的不多,但to learn, to learn, to learn,總是可以。今早再讀《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首章〈五月四日那一天〉,只覺歷史現場波譎雲詭,天氣、星期、路線、一份聲明,都是幽暗的轉角,打個照面以後,效應傳遞也可以好漫長。總言之,這次不是冰桶,要找的數也不是100美金,餘波可能是蝴蝶效應。

但,蝴蝶就蝴蝶吧,都是自由的,能拍翼的如何能放棄?無可預測、不能統一、化身千萬可能,也許正是歷史動人處。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靚到爆

〔請別怪我詞彙貧乏啦,偶像崇拜這回事,還是有的。超靚海報陸續現身,你還能說什麼。〕
睡眼惺忪之際看到小思老師傳來各地《黃金時代》的海報,美得呢,醒晒。這電影,從試映到現在,越想越好。還是董生厲害,一散場就說好。我是後知後覺,慢慢覺得難得。
這日版海報的墨水有禪味,不是我想像中的蕭紅世界,但讓人想到情之濃淡。同樣是玩墨水,港版的滿紙漏墨版我覺得更好看。
韓版這一泡眼淚,也太《天國的階梯》了吧。不過這次湯唯真是神乎其演技,有她的海報總不可能難看。這張韓劇風的,當是慶賀她新婚吧。
美版,抽象,重設計,不忘東方的梅花。東方主義得不離譜,而且墨水筆,電影內還真用得多(有些作家電影,那作家整天也不握一下筆桿。)
這不知是不是台版,總之抒情。生若浮萍,若鴻毛,但飛翔的,也是它。

劇透還是不劇透,that's not a question, 去看就是了。亮點多不勝數, 溫情魯迅、型絕人寰的蕭軍,還有小思話「似唔似都唔緊要,總之你覺得她就是蕭紅」的湯唯。端木蕻良、聶紺弩、駱賓基,全都有溫度有氣度。文人電影,香港終於有了。再引小思語錄︰「嚴格來講,不能用一部『戲』來形容它。」三引小思︰「許鞍華、李檣、湯唯,這次絕對是鐵三角,」她以一貫凝重又鏗鏘的聲音︰「蕭紅,終於等到了。」

如有神明在﹗

By the way, 10月8日許鞍華到中大,報名請早︰

「都是自由的」──對談蕭紅
日期: 2014年10月8月(星期三)
時間: 晚上7:30-9:30
地點: 康本國際學術園LT1講堂
與談人: 許鞍華導演
     許子東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
     黃念欣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網上報名:http://goo.gl/jzOX5t
座位有限,滿額即止。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Say Yes, or Aye!

〔蘇格蘭應該獨立嗎?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衷心希望在人家鬧哄哄的公投之中,你的獨立生活已正式開始,而且風光明媚。〕
 
今天在手機中看見你到埗後傳來的照片,九月的愛丁堡,很好的天氣,很寧靜。Pantry 那幅照片中兩個透氣但不透風的玻璃窗,尤讓人記得許多歐洲旅舍的窗戶,都是這樣只開一點點,不像熱帶的香港能把窗戶盡開至九十度角。

被城堡包圍著讀書的感覺一定不錯,難得你沒有公主病,就該不怕城堡啦 。記得你寫關於袁昌英留學愛丁堡大學的論文好像還是昨日的事,轉眼你已身處筆下那個啟悟女劇作家的地方了。這樣的好人好故事,真是不妨多些,再多些。

希望你能盡情享受這時光的一切甘苦,人生難得幾回可以狠狠地做決定,KHM同學,Yes Scotland, 加油呢。

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Regarding the Fall of Hong Kong...

〔爭秋奪暑,浮躁極,且抄書一段。〕
「1941年10月與11月間,香港報紙『本港新聞』篇幅,時常為劉美美案的法庭記錄所佔滿。該案是英國空軍將領涉嫌受防空工程包商的賄賂,而賄款由劉美美轉手。那女人與將領有曖昩關係,因而這法庭案件有桃色意味。每日讀報的人們,看不到戰火將臨之徵兆。高等法院對該案第三十一次公審,『旁聽之中外男女,亦異常擁擠;』『劉美美自述過去豪華,兩年內購鞋五百元、手袋四十個。主席聞之態度頗異,聽眾亦笑。』購鞋五百元是相當大的數目;當時普通公務員(譬如教員)月薪只有三、四十元。為了迎合讀者的興趣,有位報人出版了一本《劉美美》傳記,描寫這位風騷女郎戀愛與婚姻的故事。」——《香港人之香港史》,頁231。

歷史如有雷同,實屬考驗。

1941或2014,姓劉或姓郭的美美,照見的不是炫富的歷史悠久,也不是仇富之心人皆有之。1941年10月,香港淪陷前夕,大家還是如此洋洋自得地圍觀,聞不到戰爭的氣息。英殖香港華人紳商,一致冀望在英人底下長治久安。一位澳籍醫師如此描寫︰

"The Hong Kong mentality...apathy, inertia, self-complacency...Hong Kong never got down to real war until it was too late."--Correspondence Regarding the Fall of Hong Kong, enclosure: "A Report on the Conditions in Hong Kong", p. 203.

「漠不關心,遲鈍、自滿。」也許說的不只是香港,也許這樣的心態今天香港仍有。兵臨城下的淪陷,但願真的一去不返,但人心的淪陷,麻木或怨妒,永遠just around the corner. 我們的每一聲冷笑與不齒,都在消耗個人的良好意願,都在加速這盛世的崩盤。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型到爆

〔一句講晒。〕
她們仨。
這封面,這組合,這氣場,講什麼都是多餘的。
唔好問我邊個最型,這也是多餘的。
這氣質,固然沒有故作姿態,但也沒有故作低調。
多少溫柔多少智慧多少直面時光的勇氣,一桌之上,我們好好談談。

戴眼鏡的玲玲,眼神非常清澈,看透這充滿幻影的世界。
幻影,碧雲曾說過,一切的崇拜不過是幻影,必須超越。但當你有這樣完美的幻影,你又怎樣阻截別人的,崇拜?
而崇拜,曉陽的書從來不缺人與人之間的戀慕與崇拜。她必然也感受到一直以來圍繞她的文字與情懷的崇拜,只是她看來很少記起。柔情與剛直,我從不知道怎樣可以在一個人身上如此融合得完美無瑕。

百看不厭,從衣服的縐摺、柔軟度、髮型、視線、構圖(你看稍稍out focus的黃碧雲,三人就數她的作品最能抽身)、神情、動作……董生說︰「夠你寫一篇論文」。
有了這幀照片,七年前我那一本《晚期風格︰香港女作家三論》寫得再爛,也是死得眼閉。香港有她們仨,我再心虛,也覺得不枉當初那一寫。當然七年過去了,事情又該有新的發展。

7/17,下星期四,香港書展,曉陽與碧雲對談,「微喜哀傷——重寫與重行」,微喜對談,應該還會有我狂喜地主持。至於玲玲,實在甚期待那《字花》隨書附贈的《生而為人》。董生又說︰「以文學作為禮物,只有鍾玲玲真的做到了。」感人﹗

講題: 微喜哀傷—重寫與重行
日期: 7月17日 (星期四)
時間: 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
地點: 會議室S226-227
講者: 黃碧雲、鍾曉陽

2014年6月12日 星期四

北歐無聊貼之四

〔講你都唔信,在丹麥,別說藍罐,我連一塊曲奇餅也找不到。總不成走進丹麥超級市場拍一包Oreo吧。沒有丹麥曲奇,那就要丹麥王子吧——哈姆雷特中丹麥王子的真正所在地︰Kronborg。〕
也許他就在城牆某一角見到父王的亡魂,或者在城堡的某一角想 to be or not to be。
護城河也很美麗的,清澈可見水草,也令人想起可憐的Ophelia。
去Kronborg,就是本著人去我唔去的心態,要避過看丹麥美人魚的遊客群,但火車回到哥本哈根,又覺得沒看過美人魚,有點對不起安徒生,所以還是去了。終於見到她了,1913年的銅像,果然很憂鬱。
但她都不及我那麼憂鬱。首先,我是踩了一個半小時單車去找她的,結果原來她是那麼小的一尊銅像,還要坐落在有點工業氣息的海濱公園旁,真沒想到啊,見到她我都想哭了。
不過這趟單車旅程其實是很愉快的,途經上圖號稱黑鑽石的圖書館、植物公園、玫瑰堡、丹麥電影學院……還有不知名的河道。
非常美麗的地方。可惜無人替我拍照啦,不然大家就可以看到我踩著雙腳不能著地的巨型單車,屢敗屢戰的英姿。幾乎不可以停下來﹗那是一架給身高六呎或以上的丹麥人設計的單車,而所有路標與交通規則都靠自己揣摩,安全返回旅店後真的非常佩服自己。當然也有不少善心人提點啦,可以說,哥本哈根真是一個非常biker friendly的地方。

這趟北歐無聊之旅,真的非常好玩。但明天返香港了,我也非常期待。好想食飯和飲節瓜湯。:)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北歐無聊貼之三

〔挪威,最震撼的,原來不是森林。〕
森林,就是這樣了。再貼多一張遠景。
是的,遠處有雪山。嚴格而言不是雪山,是凍土層。那才是美得最得人驚的地方。請看這美麗的倒影與霞光︰
就是往Bergen的途中,見到這些無法生長樹木的凍土。想起來了——我以前的Geography唸得真不賴——是tundra,凍土層、苔原地帶。經過的時候是凌晨二時,所以天空有這種美麗的粉紅色。
凌晨三時,火車開到海拔更高的地方,積雪更多,苔地更少。半睡半醒中看到,如在夢中。挪威的苔原,原來遠比森林奇幻美妙。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北歐無聊貼之二

〔不用找了,沒有「之一」的,這也是無聊的一部份。〕
為免董生的照片長期成為首頁而讓他太大壓力。那麼只好再寫一篇啦。

我總會有一些無無聊聊的目標,例如,出發前早已立定心意,這十三天四國之旅,忙極,也一定要完成以下四幅照片︰

1. 芬蘭浴室  2. 斯德哥爾摩情人 3. 挪威的森林 4. 丹麥曲奇餅

哈。哈。哈。哈。好無聊吖嘛我知道。

繼芬蘭浴之後,隆重呈獻——斯德哥爾摩情人。

隆重在於,原來情人不很容易找。在斯城逛了一整天,沒有幾個人讓我很肯定他們是「情人」。

又或者北歐人比較內歛務實(?)不像法國意大利人那麼多街頭親吻(?)你看我多麼本質主義。

這對繑著手互相扶持狀的,算是最似的了。

但所謂情人,其實不一定時刻相視而笑,大多數,最正宗的,都是有著一種「共同的」表情。

一同納悶一同發呆一同微微笑甚至一同覺得身邊的那個人好鬼煩。

這才是真正的情人,連情緒也互相綑綁,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一種。

這兩個人,回頭看他們正面的表情,其實都逛到悶悶地,那樣子,卻是極為登對的。

下一貼︰當然是 i once had a girl or should i say she once had me 的Norwegian Wood啊。

正在Oslo中央車站等待往畢爾根 Bergen 的夜車,超級期待。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盟心之句

〔我雖沒有用飛卜,但還知道有一樣東西叫洗版。之但係,電郵也有洗版的嗎?金倫兄真情流露的電郵被來回反彈又forward之後,至使我電郵一版也裝不下。忽然,我覺得自己的電郵飛卜起來。〕
By the way, 我有時雖然離譜,事事矇查查,但,「而我知道今年書展年度作家是誰」。謝謝大家千里通傳。

董生轉來的電郵有書展方面的囑咐,請諸好友讀者在社交平台廣為分享,我這個blog雖然不大sociable,但作為諸好友讀者之一,當然責無旁貸啦。那就請多多關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Jzn43D8BM&feature=youtu.be

訪問中把「有咁真時寫咁真,有咁深時寫咁深」作為寫作的motto,弔詭地,這句話聽起來幾淺,原因之一,就係廣東話的神奇功效。

神奇在於,聽起來淺,但要這樣說才令人想得深。

不信看看youtube標題簡化為「寫得深、寫得真」,味道就有少少變了「寫我深情」、「寫出真我」之類。(全靠主場新聞把標題回復真身。Thx!)

事實上這句出自《紫釵記》,表面上情情塔塔,跟文學不大有關係。

語出〈花院盟香〉,李益新婚燕爾,要為霍小玉寫下盟心之句,俏皮丫環浣紗就話勒︰

「嗱,姑爺,未寫盟心,你要先問良心,望姑爺你有咁真時寫咁真,有咁深時寫咁深。」

未寫盟心,先問良心。

立志寫作,熱愛文學,難免信誓旦旦。和文學山盟海誓並不難,只要有一腔熱情,或加點點才華與自信。但寫著寫著,原來要問良心。

這個就有點難。

什麼是良心。

難處正在於,良心不只有一種,也不應只有一種。正念、善意、良好願望,不同時空角度處境都在瞬息萬變。就如昨天那個日子,文學可以做什麼,已經做了什麼。

我一向樂觀,盡量不問文學欠了世界什麼,而問我們欠了文學什麼。每次我覺得文學狀況不夠好,我都好可以肯定,一定是我未夠好。未夠用力去讀、去表達、去回應。

在天天不嫌假、不嫌淺的世界,若我們能加多一點點勇氣,說不定就能不怕深、不怕真,創造美麗新世界。

希望書展會碰見大家啦。:)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明室,我的明室

〔來到芬蘭已經第二天,天沒完沒了地亮,時差似乎是不存在或永遠存在的一件事。但旅館就在小電車站旁,所以聽到電車到站的聲音,就知道是另一天了,清晨六點左右吧。〕
起初以為這次自己會不停地貼相或更新的,畢竟是個期待已久又相對自由自在的旅程,旅館不遠就是兩個非常漂亮的東正教風味教堂,沿途還有個雖不如德國魏瑪但也相當翠綠恬靜的公園,但原來,一個人在途上,不用像郁達夫憂鬱,拍照的意欲就是非常低。

首先是不會自拍,正因為一個人在途上,外表幾乎呈放棄狀態,梳頭化粧衣服都維持在「不嚇人」的水平。那麼,人不靚景靚也好啊,但想想風景再好也不過是明信片,張愛玲話齋,現代人是先看見聖誕卡然後才經驗聖誕節的(而我竟在聖誕老人的家鄉了),anyway,我發覺我更愛拍所謂的日常生活——我一到異地,見到各種寫滿外文的超市物品就沒轍。

例如一早醒來,我會覺得那一包很好味的芬蘭黑麵包靜倚窗前,幾乎像個美女。美好和安穩的生活在眼前(你不用擔心早餐),醒來看見情人的好心情也不過如此。

又或者,經常為各種刺點(巴特所謂的punctum啦)刺到而毫不介意。例如昨天在西貝流士公園,在西貝流士非常modern的銀色頭像前,有個路人無心入鏡,我竟沒有懊惱地再拍一張——那個入鏡者的髮式和披搭毛衣的方法,令我想起以前的一個好朋友。
最後,我拍照的一大特色,當然就是懶幽默啦。例如,在毫無特色的旅館浴室內,話唔自拍又自拍一張。點解?
因為那會變成很震撼的「芬蘭浴自拍」啊,呵呵呵。夠無聊了吧,by the way,KHM同學,而你一定會看得出刺點在哪。Thank you.

p.s. 其實我打開blog,是為了補回6月2號那一篇的,一寫又走出這一篇。不斷分岔,雞啄唔斷,《明室》無教的,我無師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