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9月1日,開工。

〔劍橋東亞研究系正門。真心講,我覺得馮景禧樓正門靚好多囉。〕
側面的地下辦公室與上層資料室,嗯,好少少啦。
當然,人在異鄉,說這樣的話,就如阿Q取笑城裏人不會說「長凳」只會說「板凳」,什麼都是未莊對的,自然不好。但,唉自己睇吧。
對面的Faculty of Classics,先不論那道門是否好像十年無人開過,門口那堆衰敗的花草,讓人不禁要問︰讀古典,真係咁凋零?
你或許會說我選擇性貼相啦。是的,轉過頭,就有兩位從Newnham College走出來抽煙的靚仔在聊天——照片太細,hardly visible,但無理由跑過馬路正面拍照吧——當中的道理是明顯的,非關靚仔,而是,劍橋的資源與精神都在書院,金錢和權力都大量傾側。大家都是先問屬於哪一家書院,然後才問學系。路過好幾個學系,外觀都與東亞系所差無幾。但書院,即使小如Newnham或Selwyn College,隨便就是一個鮮綠廣闊的中庭,襯具數百年歷史但設備現代化的宿舍。因此,明天去大名鼎鼎的Trinity College吃飯,簡直緊張。

好了,另一個我經常要去的地方,劍橋「U拉」。
圖書館外,連單車位都好少,正式車位就更不用說了。看到這個景像,不禁又想起,中大車位,有蓋無蓋,任泊,是多麼幸福。 之不過,人家的門口的流通處還是幾好的,居然有水晶吊燈。
為什麼我總不會徇眾要求,拍拍康河或King's College的照片呢?都有既,但我份人總是被各種意想不到、月亮背面的東西吸引,無論好壞。
這次來到最意想不到的,竟是我一洗平日對超市食物和日用品的迷戀,質素誠然是好的,但沒有濫拍狂拍,因為,太熟悉了︰Waitrose,百佳都有賣啦;吉百利朱古力、羅拔臣果占、Marks and Spencer、Clarks……真是一部沉悶版的後殖民誌,跟去德國和北歐的時候沒得比。也好,快快地洗滌各種不必要的興奮,就可以安心工作。現在唯一還有點期待的事,就剩下,買單車﹗嘩,那些精鋼細緻的Vintage版,窄窄的車輪、咖啡色真皮座椅及扶手、棗紅或墨綠色的纖幼車架,靚到呢。有一架1960年代索價1000鎊,店主居然向我推銷,可見中國崛起,影響還真是有的。但1000鎊,對於我這個空有一張中國臉孔的孤寒人來說,話之你架車係霍金既,我都唔會買。:p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To buy or not to buy...

〔見到 Transaction complete. Thank you for your order 嗰一刻,真係個心離一離呀﹗〕
晨早董生拿著星期日《明報》溫馨提示,簡言之︰「有票,真係唔要?」九月起人在英國,看來沒有不去的道理。但也許我未瞓醒,所以還懶清醒地表示︰1. 一早知啦;2. 實無位啦;3. 其實我份人唔係咁迷戀咩現場感呀實物靈光呀之類,日後睇轉播放映DVD,一萬個無問題。董生頷首微笑︰好,好,不執著,也是好的。我再補充︰既然你可以沒有去台北看椎名林檎,我又為何要坐火車出倫敦看偵探扮王子呢?
 
早餐過後,稍稍清醒。即管上網看看box office,哈,賣到十月七日,仍是場場爆滿——只離奇地有一張(only one left)下午場。好,六十五鎊就六十五鎊啦,一按,即有玄虛得可以的警句出現︰「有其他客人正在扣起此票,你看到的available不是真的available,未完成購票程序的座位仍會顯示為available。」不出所料,五分鐘後,最後一點綠光消失,不再available,一片灰色。
 
然後忙碌的一天過去了,夜闌人靜,又再看。另一張only one left,下午票。其他日子,竟也有零散的1-2張。但我基本上即日來回劍橋倫敦,看七點半不大可能。星期六限定的午間場,是我唯一的機會,to buy or not to buy,that's not a question! 買﹗然後,又再看到警句﹗今次我竟不死心,我想,也許有人買到中途突然hang機呢、無電呢、發現無錢、無時間、無人陪……而放棄呢?於是,我就像 'Social Network' 片尾的 Zuckerberg 一樣,不停 referesh,只希望總有一線生機,乘虛而入(簡直像個可憐的第三者……)
 
終於,Tadaa! 如無意外,兩星期後,可以見到佢——
票到手後(其實是收到confirm電郵),才知有多麼難,簡直是大確幸。首先有傳開售當日網上輪候人數超過30000籌,然後住倫敦的有人帶睡袋排隊買即日發售票,有人從LA飛過去,有人花鉅額買酒店或晚餐+戲票的搵笨package,有人在ebay上見到一千五百鎊一張的yellow ox ticket...
 
咁點解我又會光明正大在Barbican買到呢?除咗鍥而不捨的第三者精神以外,也是主辦單位的認真。先甚麼都不用說,看看Benedict如何在Preview期間勸粉絲勿在場內拍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e-ud9zhVuc
 
流利、真摰、斯文、措辭優雅,非常尊重自己,然後還有粉絲。美好回憶應該存於腦內,而不是在小小的手機屏幕,very true. 至於打擊炒賣,多年前五月天演唱會已見識過,我們何時可以做到這樣?——把訂票人的名字印在戲票上,入場要出示Photo ID正本,每人最多買四張。想買票送給人作禮物?也可,寫電郵辦理戲票轉名手續丫唔該。
 
所以啊,見王子還是循正路好︰http://hamlet.barbican.org.uk/ 精誠所至,總有失敗的黃牛會退票,如果路經倫敦,的確,應該見識一下這一場誠意的盛宴。到底是否傳聞中的五星星製作呢?我會否睇到喊呢?遲D話你知。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2+2=4

〔平實一點,圖片方面,貼張對照表吧。〕
睇唔清楚,好架,可以自行延伸探索看原件。
 
其實真的不關我事,也沒有置喙的餘地。起初不過做做功課,想知道天安門事件有沒有納入香港中學課程,然後知道2009年通識科考試有出題,但出現在通識而非中國歷史的課程大綱中……然後網路世界,野火燒不盡,一直燒到親愛的對岸,然後反課綱、反反課綱、日治與殖民、慰安婦與性工作者……然後,唉。
 
若有人說在慰安婦前加上「被迫」是「矮化性工作者的自主」,我也不便跳出來說什麼撥亂反正的話,因為馬上想到,自己又知道多少?我不也是對歷史書上偶見的照片痛苦地掉過頭去閉上眼睛,或看看《煙花三月》已是極限了嗎?叫喊之前,我們好不好也心平氣和地問問自己,平日對妓權的理解和爭取付出過幾多?
 
洗腦,多麼嚴重的指控。如果濫用,我們太對不起歷史上真正被戰爭、特務機關或政治組織洗腦的人。Brainwashing: The Science of Thought Control的作者Kathleen Eleanor Taylor,結合歷史與腦神經科學為洗腦提供清晰的定義與解讀。她指出把大量不合理的言論或詞彙灌入腦中,的確會迫使腦神經自動搭通了某些本來不通的邏輯(我的理解是黐了線),改變情感和信仰,達到洗腦的效果。
 
說到底還是語言,那麼活學活用一下。在台灣歷史科課程綱要中,是有「六四天安門事件及後續經濟發展」一節的,也是眾多沒有人談論的其中一節,因為沒改嘛,那是這樣寫的︰
 
2.1 敘述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發生及其後中共強調政治穩定重於一切的政策。
2.2 說明中共全力吸引台資、僑資、外資,並以出口貿易帶動經濟發展,使中國大陸續漸成為龐大經濟體。
 
就這兩點。驟眼看幾乎要以為是什麼開放改革的德政了,與年前沸沸揚揚的服貿協議也太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了。但因為沒改動、沒話題,就成了明日黃花。我們是要說這課綱抹殺了天安門事件的民運與學運本質?還是實事求是地把兩岸關係解讀為貿易協商伙伴,洗脫了一切血濃於水的婆媽呢?都不是我首要思考的問題。
 
這課綱一點沒提到「學生」這兩個字,無人知曉地寫在那裏,最叫我傷感。
 
我相信,反洗腦,有許多方法,行動或默想,隨你的意。上述作者Taylor提供了很務實的一個總結︰限制人民資訊自由是政治洗腦的特點,只有吸收不同管道的資訊,才能有獨立思考,避免惡意洗腦。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到深夜上不了Google,要我用起碼弱了幾十倍的Yahoo或Bing搜尋時,我都會躁狂不已。誰搬走了我的search engine,我自會追查到底。因為確保起碼的資訊自由,確保人們的求真精神,就不怕2+2=5的世界。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甜美生活

〔Jep,上流社會的權力之皇,大志未竟的小說家。就為了這個笑容,這叼煙的姿勢,這悠悠的轉身的出場,我可以把trailer或DVD的00:09:21至00:11:23看個十幾廿遍。意大利男人,唉,害人。〕

好像先是BW說起的,正在談論何謂美,她就說在飛機上看的The Great Beauty。Paolo Sorrentino,人稱新一代的費里尼,但管他呢。一代有一代之La Dolce Vita。當年的Marcello誠然好吸引(那副眼鏡﹗)但這位Toni Servillo 亦叫人暈其大浪。電影中演65,真人不過56,難怪綽綽有餘,演玩家演虛無主義者都有說服力。BW當時大力闡述戲中104歲聖女的皺紋與堅信的力量,以及每天吃四十克樹根的篤愛勤勞。但我無法不被Jep對虛假無反省之昔日女同學當頭棒喝所吸引。太精彩了,洋蔥一樣辛辣與細緻。
 
話說50有幾的靚姑在友儕派對間抽水批評時下年輕人無責任感,並且說當年勇,如何暴烈參與黨活動,如何溫柔為人母,為下一代犧牲,同時又寫過十一部小說和黨史,言下之意你班友無仔無女日日吹水好頹廢,Bla bla bla...
 
Jep說,阿靚姑,我地關心你,先忍你咁多年,唔想你難堪,你宜家大言不慚,只不過顯示你的浮誇、自大,以及隱藏其間的脆弱與匱乏,最慘,仲有一籮大話。靚姑不甘示弱,喂你講吖,咩大話?有咩不足?有咩脆弱?我係女中豪傑唔怕你,你講吖,講呀﹗然後,最精彩一段來了,Jep說(btw, 靚姑叫Stefania)︰
 
All right, Stefania, you asked for it. In random order: Your civil vocation during your student days went unnoticed. But another vocation of yours is remembered by many, the one practiced by you then, in the university toilets. You wrote about the Party because you were its leader's mistress. And your 11 novels, published by a small publishing house subsidised by the Party, reviewed by minor Party-affiliated newspapers, are insignificant, everyone says so. I'm not saying my novelette was any better, I agree with you there. Your relationship with Eusebio... What relationship? Eusebio loves Giordano, everyone knows. He has for years. They lunch every day at Arnaldo's, under the coat rack, like sweethearts under an oak tree. You all know but turn a blind eye. Your dedication to your children, with all the sacrifices entailed... You work all week in TV, you go out every night, even on Mondays, when popper dealers don't even venture out. You're never with your children, not even on the long holidays you take. And plus you have a butler, a waiter, a cook, a chauffeur who drives the kids to school, three babysitters, so... how and when exactly do you make any sacrifices? These are the untruths and fragility I'm talking about. Stefania, mother and woman. You're 53, with a life in tatters, like the rest of us. Instead of acting superior and treating us with contempt, you should look at us with affection. We're all on the brink of despair, all we can do is look each other in the face, keep each other company, joke a little... Don't you agree?
 
 
這一段寫得太酣暢了,演也厲害,一句一驚心。靚姑老羞成惱,拂袖而去。我也看得一額汗。
一額汗在於,我有過,這樣的勇氣嗎?
不是說靚姑那種扮烈女的勇氣,而是阿Jep,那種戳破假面又輕描淡寫不得不如此的勇氣。
在香港,有人說現在許多怨氣,但我更覺得我們更有太多的客氣。而客氣,最擅長變成怨氣。
我們無力戳破別人的假面,就無法面對自己的假面。
一句「唉,不多說了。」太懶惰。
但反省又太難。
 
只好躲回電影世界,比較有guts比較美好。電影末段Jep與Stefania竟在party後的清晨草地上共舞,Jep在Stef耳邊問︰Have we ever slept with each other?Stef有點呆(那表情真是好),但仍回答說 No, of course not. Jep說,真是個大錯誤。又說,好在我們還可以馬上修正。Stef說黐線,Jep說Thank goodness. We still have something nice to do together。我覺得比La Dolce Vita的海灘washed out結局更有建設性。靜靜的,陽光充沛,幾十年朋友,就這樣。
到底什麼是The Great Beauty呢?是炒到咁都可以冰釋前嫌的情誼嗎?是修女的終生儉樸的奉獻?是Jep的初戀情人凌晨時份的容顏與肌膚?是侏儒女編輯上司的睿智?是脫衣舞女郎的隨遇而安好性格?還是Jep在豪宅天台、Martini霓虹燈下、羅馬鬥獸場前的透徹與虛無?
 
唔知,反正大、中、小beauty都無我份,太遙遠了。大美、大愛,都不是那樣容易參透的。我還是,睇第二十一次trailer好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I9gSGEK9eE 。


2015年8月2日 星期日

「狄更斯是漫畫嗎?」

〔第一個反應︰駛唔駛,咁串呀?〕
 
老實講,狄更斯,不見得不可以是漫畫。A Christmas Carol, Oliver Twist, 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以至最好最壞時代都係佢既A Tale of Two Cities,都好適合改編漫畫架,甚至肯定有漫畫版。狄更斯,本身就有好多通俗元素,當年還做過巡迴說書會,亦係工人階級的消閒恩物……所以,唔使咁窒人既。
 
又或者,去盡D,問一句「喬伊斯是漫畫嗎?」比較現代主義,而且Joyce的《芬尼根守靈》也比較難找到漫畫版。
 
感謝粉紅BY在我出發星洲前——我家SG兩年內第六次——傳來短訊分享,算是延續當年〈弱水三千〉的共有感動。但在全城感動之際我總唔生性,覺得「這女神相當有可疑」。「你每晚更新的臉書卻無謂看」——你唔看又點知每晚更新?偶然一看又怎敢肯定人家每晚更新?(奇情近乎剛剛的《風雲天地》大結局,曹巧兒用自己的手提電話打俾曹志遠,話俾佢聽佢俾人偷晒D行李同埋,well, 手提電話。我同董生笑到傻咗。)
 
而如果弱水三千的那個他是羅生門的那個他,那麼看狄更斯的這位姐姐,不一定比參透弱水化身千萬的瘋子高班。
 
「汗滴在血海紅不紅 / 散聚後味道如茶濃不濃 / 那是快感還是痛 / 深海裏永遠看不通」
 
浮游迷離的聲音。感情中的血與汗,難分難解。
 
但「狄更斯是漫畫嗎」這句歌詞真的不好嗎?不。好得很。好在有Kay。一直覺得謝安琪很「惹火」,由出道的〈姿色份子〉開始,已注定跟好多姿色份子過唔去。然後好像有一宗自稱「高學歷歌手」事件,HKU的她,理論上只是講事實,卻難掩翹口劖手之感。總之,這句棉裏針的歌詞以溫柔女神腔唱出,很Kay。
 
到頭來還是Juno的眼光厲害。有些人就是能把你最精粹的氣質提煉出來,例如《羅生門》;有些人卻只能曖曖昧昧給你煲水緋聞無邊痛苦,要拯救又無能為力,真係食A餐B餐都補唔番,青春有悔。
 
「狄更斯是漫畫嗎?」哈,真的越想越有意思。女神外表加心底裏一個永遠的死八婆,難保就是我的終極夢想。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如無意外,今年8月31日至明年7月31日,我會住係呢度——暫定十一個月啦,有少無多。〕
睡房就在最上面那個房間。是的,Attic room,"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那個 Attic呀,然則……換了在三十年代上海,可以叫亭子間。
房間外望,無敵草原景。最無敵的是,草地叫 "Midsummer Common",勉強可譯,仲夏公地。在莎士比亞的國度,阰鄰 Midsummer Common,就算發個夜之夢都開心D。地址靚,對我這個名重於實的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最初在大學的Accommodation Service見到照片,我覺得,都幾似「唐頓莊園」架。尤其是下面這一張照片,我猜是早春清晨寒霧未散的時份,很似。當然,我親愛的朋友馬上說,咁朦,連你都可以好似「唐頓莊園」D人呀(要當女僕還是大小姐,隨你的意)。
言歸正傳,剛才說地址靚,其實地段也很靚——穿過那片無敵草地,轉入King Street、Market Street,經過Trinity College、Clare College,就到University Library了。步行18分鐘,單車5-8分鐘,Google Map如是說。

正傳中的正傳,這個Sabbatical year,先要感謝香港的C大慷慨支持本人的全年研修申請;當然,批還是不批,與英國的C大AMES學院Susan Daruvala教授仗義幫忙Visiting Scholar的申請也有莫大關係,這都是要一併感恩兼致謝的。還有大量推薦者、啟蒙者、容忍者(師長、好友、學生,自由配對吧),就恕不一一了。總之,I simply don't deserve it.

但重中之重,最最最大支持者,還是同一屋簷下的外子與小兒,兩位董生也。大董生固然大氣凜然,只說「這是你一直想做的事,現在做到了,很好。」還托辭怕凍,著我不用擔心越洋探望之事了。SG更厲害,一直以為這位巴士迷會對我即將身處雙層巴士之鄉嫉忌不已,誰知他興趣缺缺,還對著C大的Google圖片說「嘩咁悶,咪搞我了,唔駛預我去。」好吧,那娘親就遊必有方,安心上路了。

人都未去,就唱通街,你無須訝異,更無須歡喜,我就是這樣的人,熱情地自以為是,實在是不值得大家的愛護的;但大家仍是那樣包容,相信我不至於一事無成。不敢奢求自己可以好似董生當年在愛荷華那麼productive,但至少在我人生中冒出這珍貴的學習年代,實在應該好好把所有英殖時期有關香港的Archive盡量了解,想清楚文學何為、香港何為、今天何為,然後寫好傳說中的書稿與兩篇合約論文,才算合格。

或許這樣說吧,我總是這樣急不及待,是因為人生甩漏難免,但此去最終成果如何,總不改他人對我的好意,寧可快口多嘴先說盡了。謝謝所有教我鬧我關心我提點我的人,這些年的每個日子,我總是點滴在心,猶恐失之。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不但而且只有

〔可愛啊。最重要是有型﹗《白開水》的作者照,手邊無書,記得作者好像這樣說︰小時候身型比較健美,長大後被稱為筆袋。高質素的慧黠——須知筆袋也可以好fit,I 型線條也。〕
可以說,是「香港,勝在有XXX」級數的好作家。對文字、鬼魅、因果、飲食、中國、東瀛之題材,手到拿來,無出其右。

然而。

如果那位特首曉得《胭脂扣》的袁永定對歷史的一抹恐懼與同情如何深刻地影照了一代香港人的心意;《秦俑》、《青蛇》、《霸王別姬》如何靈巧地展現比中國更中國、別無分店、只此香港一家的中國想像;《餃子》艷異無比的深港矛盾;以及,《天安門舊魄新魂》,多年後讀來,想像力與勇氣,始終如一……如果,那位特首真的懂得,這次的「堅拒」值得多少反省,那麼,我們一切的爭辯與糾纏,以及其中可能的少少痛苦,才會有那麼一點點價值。

如果連最最最需要爭頭版爭意氣爭朝夕的演藝界裏,演員試鏡拒戲大抵也不會輕易透露,盡量也不讓執二攤執三攤之說流出,我們有理由相信,文學界更不需要這種流傳。
 
簡言之,我覺得Lilian Lee不是以婉拒或堅拒來抬高自己的人,她不需要,她的作品早就是一份堅拒的CV;Leo Lee嘛,反正也會一樣批評香港書展、一樣讚香港、一樣苦口婆心叫我們放眼世界。整件事也可以雲淡風輕,人之常情。正如我家的過氣年度作家引述十成九堅拒份子BW的補充︰「年度作家,都係一份工作姐」,「TDC,關鬼特首事咩。」
 
這年頭,做得香港人,預左唔開心。但對於我來說,讓「XXX治下」影響我本來可以更好的眼界與心情,才是我的終極堅拒。「我無權無勢也不富裕,但在百花齊放的環境下,得享自由創作之樂」,寫得真好,在香港對文學依然一往情深的人,就求可以安安樂樂說出這句話。
 
不禁又想起〈糾纏〉,我一教再教的小說,裏面對弱者的真正關懷體諒,無助的母親在女子監獄內以兒子髮膚製作天氣瓶以觀天象的結局,是少數讓我流淚的香港文學,因為那是她的僅有,母子終身糾纏的明證。而我們還有什麼是與我們終身相守的?血液、皮膚、土地、記憶?香港,我們的不但、而且、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