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9日 星期日

新世紀福氣魔師

〔剛剛想寫一下近日看過的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裏面的Cumberbatch有多精彩,再世王爾德一樣,dandy得來又正氣純潔,一點不露痕跡,在我中毒一般喜愛的七十年代諜戰風格裏簡直錦上添花、大放異彩……W...wait...咪住,你要結婚?〕
係Engagement,「定婚」者……不過有咩分別呢?已夠一眾女(男)粉絲夢碎。但沒辦法啊,天要下雨、Sherlock要結婚,不得不如此呀。作為「福粉」,就盡情八卦一次然後再重新做人吧。首先,這人真太可愛了,登報紙宣報訂婚?咩年代?So old-fashioned! So sweet!

所以難怪樣貌似田鼠(他自己都話似)都可以娶得美人歸。這位Miss Hunter,人如其名,獵人不眨眼的級數︰牛津語言系畢業、精通意大利文法文、得獎舞台劇女導演、能唱能演,還要長成這個樣子︰
嗜好方面,Hunter小姐是個鋼琴和馬術高手。天啊,聽清楚了嗎?馬術! Skilled equestrian! 做戲都無咁誇張。所以看到二人這張一起看French Open的照片,真要想想到底Who's the lucky guy/gal?
繼左治古尼之後,又一個天上人間的絕配故事。心碎還心碎,但型男如果無眼光,型極有限;加上好眼光,喜上加喜。還是一起期待婚禮照片吧,讓大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八卦下去。先看預想圖︰
將John and Sherlock位置對調一下,都幾開心架。終成眷屬,Goooood!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地圖。

〔無端端參加了崇基與醫學院合辦的Fun Run 2015,5K體驗組和10K挑戰組,更神推鬼使地填了後者,全因覺得10K才有「體驗」。好了,1月17日,還有八星期,點樣練跑呢?〕
像我這樣講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人,練跑,當然要先買嘢啦。年紀不小了,不會再從頭到腳狂買一套運動套裝衫袋加跑鞋,即使醉心計步器心跳儀都不會花一千幾百買什麼Sportsband 或 Nike Fuelband 了。Gadget迷如我,今次只花了十五大元買了Argus計步器App。起初就以為只是一個裝在電話上的心跳+計步器。昨天試用,把心一橫不用跑步機不跑小公園,一口氣直奔上水馬會道運動場,再繞場跑八圈才收工。到在場邊一邊聽Radiohead 一邊做收操的時候,才見到App上有一格美麗的地圖。

打開,就是我從家中出發到上水的路線,深紫色,還有運動場上深深地繞了的八圈。速度、路線、距離,真的不能騙人啊。第一天跑了6.65K,慢是慢了點,但一點不辛苦啊。這次因為天黑得太快,坐了一個站火車回家,下次早點跑個來回就該有10K了。

晚間的運動場十分悠閒美麗,射燈下許多人在認真地熱身或慢慢地做收操。而有個人造衛星次次陪我跑,感覺好威,大大增加了動力。

形式主義者如我,以後甚至會收集每天不同路線的地圖,或者以不同路線設計圖案噢。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We need to talk about 死神

〔又不是住在鬼仔區,鄰里間自然不會trick or treat,10/31,也就這麼過唄。晚上打開電視,明珠台《死神來了4》,不是吧,激發我要好好看一齣似樣的電影來「應節」,從那堆未開封的DVD中選了一片似乎最貼題的……果然,看完發覺,"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才是真真正正的《死神來了》。〕
港譯《我的兒子是惡魔》,這次我不會再說中譯精彩了,因為這個來自原著小說的片名,保留了一個很重要的矛盾︰未成年的兒子在校內進行大屠殺,父母到底要負上多少責任?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語氣中包含了一種軟弱與過度的善良——死到臨頭了,還在跟老公慢慢地提議「讓我們來談談凱文?」但我們又真的忍心為這個而怪責這母親嗎?

DVD封套說是英國版的《告白》(故事發生在美國,製作是英國),但看來《我》片更絶,或者更虛無。《告白》的三個媽媽還可說是各有偏執,但Tilda Swinton飾演的母親Eva,除了面容蒼白了點又稍欠耐性以外,我們找不到惡魔兒子的基因。

但正如海報所見,電影刻意做就母子間的對照,黑髮、冷峻、相同的表情、會把頭浸在冷水中、對世界不滿而批評。嗜血的兒子與沐浴在蕃茄節中狂喜的母親,有沒有一種關聯?

電影的穿插敘事、美術攝影,都非常精彩。甫開場即講述母親搬到監獄附近的一所破房子,找卑微的旅行社工作(而她從前是著名旅行文學家),一為方便探望兒子,一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鄰里的紅油和兜巴星不會放過她,她只能贖罪似地勤力打磨洗擦,那血一般的紅油。

誰都會覺得,Eva大概早已一無可戀,但電影的「絕」,在於她定期探望兒子、為他承擔一切辱罵、更重要的是,她那所爛屋仍留有一小房間,陳設與昔日大屋中的深藍睡房一樣,細意洗熨他的汗衫,床鋪,似乎等著終有一天團聚。

她甚至看得出兒子在未成年法庭中行使的技倆,深明她可能一生也不會了解這邪惡的動機。

這堅持,你幾乎要覺得她罪有應得了。

英國《衛報》有一篇影評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為什麼一個母親,會像聖母承受耶穌的榮耀一樣,承受邪惡兒子留下來的挫辱呢?

每次見到有青年重大罪犯的家人向全世界道歉,我都會問,為什麼。而答案可能在於︰因為榮耀也全歸於你。兒女出類拔萃,父母與有榮焉。

也許《我》在故事層面是虛無的,但訊息有積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盡量把人看成獨立而自由的人。不單只是「禍不及父母」的問題,而是,也許Eva當初,亦不應強求兒子是自己完美的延伸,不必用無限的容忍來成全美好的幻象︰一個事業家庭兩成功的人。

但說時容易,我還是深深為Eva所打動,她其實就是一副不甘心的性格,簡直與死神搏鬥,惡魔誕生了,她就是相信愛能戰勝一切。真的嗎?連Kevin都開始不清楚了,她還要撐多久?

答案就是影片終結時,推開門後的一片刺眼的白,不是如何面對的問題,是你總得面對。

p.s. 好吧,大時大節,說點開心的吧。上周與我的兒子Terence到這個本土化到不能錯過的「海洋公園哈囉喂全日祭」啦,雖然幾乎乜鬼都冇玩(只去了多啦A夢鬼屋,驚嚇度係一個南瓜),但我們還是對各個鬼屋外的人龍和宣傳都很感興趣。其中最經典的是今年找來不同的Sponsors來建鬼屋,真是好鬼有生意頭腦。最玄妙的是由「現代教育」贊助,驚嚇度有十個骷髗頭的乜鬼H14,完全唔知係乜。難得Terence平日尋根究柢的精神不發作,我們只好在門外瞎猜︰「現代教育,十級恐怖,裏面應該係考緊試,勁難,但做到合格先可以返出嚟。」:D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天秤 Libra

〔阿倫特生日(始終不習慣「鄂蘭」,太中式與女性化),Google doodle 已經很有品味地替她慶祝了,但我又不是董生,連一本The Portable Hannah Arendt 也翻來翻去始終讀不完(非常對不起 'portable' 這個字),又豈敢在人家生日之際多多事實呢?惟近日心事未了,且抄書一段,以收吾心。〕
關於寬恕與承諾︰

Without being forgiven, released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what we have done, our capacity to act would, as it were, be confined to one single deed from which we could never recover; we would remain the victims of its consequences forever.” On the other hand, “without being bound to the fulfillment of promises, w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keep our identities; we would be condemned to wander helplessly and without direction in the darkness of each man's lonely heart” (The Human Condition, 237)

從來沒有覺得自己那麼需要被寬恕。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把寬恕與自由結合得那麼美好。是的,寛恕讓我們從自己的所作所為釋放出來,勿為「永遠」所制壓;承諾讓我們尋回自己,使個人不為孤獨的心靈。寬恕直面過去,使人從「無可逆轉」中解放;承諾則面對將來,為「無可逆料」畫出一點可見的願景。

更重要的是,以上兩個信念皆是對「眾」的肯定——必得有他人的合作與行動,我們才能得到寬恕(人不能寬恕自己的,可憐),承諾才有意義(只對自己許下的承諾,誰有興趣去奮鬥呢)。當然也是對自由的肯定,我們可以undo something,可以start something,是最自由的。

不想如置身黑暗的荒野無助獨行,就要好好思考寬恕與承諾。

透徹而深刻。10月14日,魯迅以外,又一個充滿魅力的天秤座。

p.s. 說不定是潛意識,猛然想起今天PY教授說過下星期要講〈寬容與自由〉,且再抄一段︰

我曾說過,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著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為絕對之是。」

這就是胡適,大白話,不花巧,可真誠動人,尤其「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就算你說胡適一生「好命」才有這寬容,但也往往越是好命的人,越不會看出寬容的重要。

不過文章真是寫得平坦。12月17日,人馬座,愛自由,真不折不扣的自由主義者! 但魅力稍遜,天注定,無計。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誰於拍子機複製出 假快樂

〔一整天的收音機,許多節目都變成了憑歌抒情。才知道,我們的流行曲有那麼多熱血沸騰的音符與歌詞——開始至今多考驗,手裏利劍常斷;我是個地球人,我像每一個人,成熟也天真,感到不公會怒憤;沒意識學會了蒙住兩眼,迷信煙花未散;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如果有一套「抒情香港論」,我一定會記起這些把我們連在一起的歌。〕
當然還有小克的〈主旋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JoPLG-Bnc 
MV頗令人不安,但,舊,日,你有你邁步,我有我邁步,愛若是藍圖,永不用設起圈套。
非常悲傷而深刻——若果有愛,何需徒勞;若果無愛,同樣又何需徒勞。
如果有藍圖。

愛人和愛國都一樣,若沒心,就不用了。
同一口徑多麼愉快與安全。而被迫同一口徑又是何等痛苦。
感謝幾天以來各種自發的、自由的、多種多樣的啟悟。
但不要用一種罐頭取代另一種罐頭,我時常提醒自己。

在英國的Haze說︰This is where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can have its defining moment. Teachers don't teach every answer.
Defining moment.
罷課的,邁步踏進一個讓香港定義自身的時刻。沒罷課的,同樣處於一個定義自身的時刻。
尤其當我看到你們勉力學習,盡力為他人帶來感動與聯想,例如一課豐富而用心的導修,以前一夜的新聞圖片,定義詩與人、社會的關係。

大家都正在不同的崗位上學習不斷。列寧的話我能記的不多,但to learn, to learn, to learn,總是可以。今早再讀《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首章〈五月四日那一天〉,只覺歷史現場波譎雲詭,天氣、星期、路線、一份聲明,都是幽暗的轉角,打個照面以後,效應傳遞也可以好漫長。總言之,這次不是冰桶,要找的數也不是100美金,餘波可能是蝴蝶效應。

但,蝴蝶就蝴蝶吧,都是自由的,能拍翼的如何能放棄?無可預測、不能統一、化身千萬可能,也許正是歷史動人處。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靚到爆

〔請別怪我詞彙貧乏啦,偶像崇拜這回事,還是有的。超靚海報陸續現身,你還能說什麼。〕
睡眼惺忪之際看到小思老師傳來各地《黃金時代》的海報,美得呢,醒晒。這電影,從試映到現在,越想越好。還是董生厲害,一散場就說好。我是後知後覺,慢慢覺得難得。
這日版海報的墨水有禪味,不是我想像中的蕭紅世界,但讓人想到情之濃淡。同樣是玩墨水,港版的滿紙漏墨版我覺得更好看。
韓版這一泡眼淚,也太《天國的階梯》了吧。不過這次湯唯真是神乎其演技,有她的海報總不可能難看。這張韓劇風的,當是慶賀她新婚吧。
美版,抽象,重設計,不忘東方的梅花。東方主義得不離譜,而且墨水筆,電影內還真用得多(有些作家電影,那作家整天也不握一下筆桿。)
這不知是不是台版,總之抒情。生若浮萍,若鴻毛,但飛翔的,也是它。

劇透還是不劇透,that's not a question, 去看就是了。亮點多不勝數, 溫情魯迅、型絕人寰的蕭軍,還有小思話「似唔似都唔緊要,總之你覺得她就是蕭紅」的湯唯。端木蕻良、聶紺弩、駱賓基,全都有溫度有氣度。文人電影,香港終於有了。再引小思語錄︰「嚴格來講,不能用一部『戲』來形容它。」三引小思︰「許鞍華、李檣、湯唯,這次絕對是鐵三角,」她以一貫凝重又鏗鏘的聲音︰「蕭紅,終於等到了。」

如有神明在﹗

By the way, 10月8日許鞍華到中大,報名請早︰

「都是自由的」──對談蕭紅
日期: 2014年10月8月(星期三)
時間: 晚上7:30-9:30
地點: 康本國際學術園LT1講堂
與談人: 許鞍華導演
     許子東教授(嶺南大學中文系)
     黃念欣教授(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網上報名:http://goo.gl/jzOX5t
座位有限,滿額即止。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Say Yes, or Aye!

〔蘇格蘭應該獨立嗎?我真的不知道。我只衷心希望在人家鬧哄哄的公投之中,你的獨立生活已正式開始,而且風光明媚。〕
 
今天在手機中看見你到埗後傳來的照片,九月的愛丁堡,很好的天氣,很寧靜。Pantry 那幅照片中兩個透氣但不透風的玻璃窗,尤讓人記得許多歐洲旅舍的窗戶,都是這樣只開一點點,不像熱帶的香港能把窗戶盡開至九十度角。

被城堡包圍著讀書的感覺一定不錯,難得你沒有公主病,就該不怕城堡啦 。記得你寫關於袁昌英留學愛丁堡大學的論文好像還是昨日的事,轉眼你已身處筆下那個啟悟女劇作家的地方了。這樣的好人好故事,真是不妨多些,再多些。

希望你能盡情享受這時光的一切甘苦,人生難得幾回可以狠狠地做決定,KHM同學,Yes Scotland, 加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