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快樂、新年進步、乜乜物物,全都過氣了。我竟然還有少少火氣想說幾句真心話。〕
我自認是脾氣不好的人,知我較深的學生會說,躁底。知我最深的董生更厲害,會說「發怒是能量的表現,有能量的人才會憤怒」,well, 他一向功力深厚,能見人所未見,那就先不去說它了。
新年伊始,我想認真的,說幾句,Whatsapp,或至少我的Whatsapp,是怎樣運作的,坦言什麼是我無法忍受的。非常抱歉,我正式宣佈,見到以下幾項,我都會條件反射刪除,並呆一下,反省自己為什麼會收到這樣求其的Whatsapp,然後發火幾秒中,嚴重更可能會ruin my day.
不要誤會,我不是中文系文字狂人,要Whatsapp寫得溫文爾雅才情並茂境界全出,我也不介意十萬火急時親友學生叫我幫手而沒有說唔該或please,那也沒有什麼大不了。所謂的Whatsapp etiquette什麼無標點、無句號、無上下款、無校對auto correct錯到七彩我也不介意,要完美無瑕就不會whatsapp啦……總之,就當我有病好了,見到以下情況,我卻會發火。
1. 失驚無神,「How are you?」 或「最近怎樣?」
我知,Whatsapp,本來就來自What's up?,就是要問最近怎樣。但可不可以用少少心機,給我一個範圍,好去回答你呢?你要問我讀書、工作、家庭、健康、今天、昨天、最近一星期、三個月、半年,定一年呢?你要我放低手上一切去回答你,至少講講How am I 才問人家How are you 好不好?或簡單說說,什麼令你想起我,想問我怎樣呢?不是好好多嗎?
2. 罐頭Message
而且就算較了震機,那些永遠過大的音效都會在你最不想的情況下大大聲播放。不論轉傳的訊息有音效無音效、是影像、動畫、影片或純文字,如果無頭無尾,不用客氣了,我都會嬲到震。至少,你講少少為什麼要傳給我吧?當然,能會心微笑的轉傳例外啦。例如多年前MKF先生充滿品味的張愛玲筆跡「拜年」,或前幾天數學系L教授的Merry Xmas equations(老實說我唔知計得啱唔啱),都幾幽默,幾好玩,可以不加按語。但其他人人有份的,please, just don't.
3.「可否打電話給我?」
有時情況危急,保持通話,不能多寫,我明。但若非緊急,可否也多講幾句,傾乜呢?我也要心理準備,要知到應預留3分鐘、10分鐘、半個鐘或一個鐘的時間,以及在街上回覆還是找個安靜的地方才回覆你啊。通常我若想不出答案,結果就會很簡單。
4. 「可否把地址給我?」
其實這一般也很簡單,不可。但有些人就是覺得寄東西給你十分重要,而當你豁出去給個半公開的地址,佢又話,都係唔寄啦。十六歲以上的人,都不應犯這錯誤。有禮貌少少,可以嗎?
好明顯,以上四點,都有例外,至親至愛,當然不在其列,你甚至可以想像,一個你等了好多天好多天的人,問你「最近好嗎?」可以有幾驚心動魄,但暫時,我不見到有這個人或這個可能存在,所以,以上四項,我都會認為是被嚴重輕視了而發火。但偏偏更好笑是,這1-4的作者,還好意思說我性格冷漠不覆Whatsapp (有些公事我的確是「抱歉遲覆」,親愛的同學及同事,不是說你們),不想想對於一個求求其其的Whatsapp,不回覆是最有禮貌的。
好了,親愛的旁觀者,看到這裏,你大概會說,這樣自以為是又ungrateful的人,留她一個人在英國孤零零就啱啦。無錯,係幾啱架。你又或者會說,這個人親疏有別,精神分裂,嗯,那就不大對了。因為有位至親,剛剛就示範了第5項大忌︰
5. 半途而廢
話說英國時間凌晨1點半。「D︰坤哥贏了Juno,點睇?」「Y︰Absolutely ridiculous」「D︰但健吾都撐坤哥喎」「Y︰撐佢個頭」——其實我還想說,Kengo San所做的不是撐,是極力想客觀剖析一個所謂「社交平台使用術」的新興問題……正在輸入中,忽然,「D: Talk later」(?!)「Y: Why?」「D: Go walking in the park」(火)「Y︰OK my dear, next time please don't start such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without having enough time to talk about it!」「D︰(笑)」
笑﹗這可不是激死人嗎?而Juno,我還要說什麼呢?或我自負又氣盛,冰島的約會純屬場錯認,但我是完全因為〈雷克雅未克〉而在10月開學前「竄」了去冰島5天的。為了一首歌去冰島,就這是流行曲與我們的親密關係。不是偶像、不是心情,以歌論歌,真的好,literally 'moving', moving you towards Reykjavik. 我永遠記得清晨雪靴踩在草地碎冰上的聲音,如何與Juno的假音融合無間。在藍湖、在金色瀑布、外星人太空船一樣的教堂前,在看不到極光的極光之旅車上,耳筒裏的,都是它,我與香港流行曲的最美好的時刻,〈雷克雅未克〉,神曲,轉key轉得無跡可尋,如極光,如藍鯨。
我是聽流行曲大的,開車、搭車,老實說,聽叱咤903比BBC或巴哈的時候要多。我也喜歡新面孔新聲音,也不會無條件地說〈無條件〉就是超級無敵無條件地好聽。但,有時候,真的喜歡,就要睜開眼,指出幾好聽,與超凡好聽的分別。
是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躁底女子,掟去冰島就啱了。來,踏步空,早些心死早上進,反正1月7日,Lent Term又開始了。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the Great Yawn
〔一個巨大的呵欠。可以有多殘忍呢?〕
BW來信說起Mario Llosa最近的言論,略薩,又想起我的九十年代。當年因為素葉作家的推介(主要是西西),無法不喜歡略薩(又有人說應讀若薩,but anyway),誰又可以不喜歡拉美文學大爆炸呢?狂買所有中譯本。但印象中,完全讀完的只有一本《胡莉亞姨媽與劇作家》。略薩原來一直在寫。最近還有新文集,大談不合時宜的,高等文化;更不合時宜的是,抨擊大眾文化;最不合時宜的是,引用Octavio Paz,毫不留情的大談「奇觀文明之殘酷」︰
But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spectacle is cruel, because the spectators have no memory. Because of that, they also lack remorse and true conscience. They quickly forget and scarcely blink at the scenes of death and destruction of the Persian gulf war, or at the curves of Madonna or Michael Jackson. They await the great yawn, anonymous and universal, which I guess is the Apocalypse and the final judgement of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其實前面還有一句,略薩沒有引用︰The ancients had visions; we have television.
或者是手下留情,或者他知道現在最殘忍的根本不是television.
電視,好歹還要轉台,轉台以後,好歹一個畫面只做一件事。
但上網。例如昨夜正要八卦王菀之有多幸福順便看看lucky guy Figure王即係邊個再順便重聽《好時辰》……然後,就發現Youtube標誌轉了紅白藍。我的Youtube最多是YoutubeGB啊,怎會變了法國國旗?就後就是不停的新聞update。
但新聞旁邊還是不停有移動的廣告,聖誕快到了,訂購波鞋、香水、半價、免運費……
今早看著報紙,我房東是個低音結他手,上個月我還去過他的band show,對於在演唱會發生恐襲,他難免特別激動,I can understand them - since the French had sent a lot of bombs to them - if they go to the parliment and find the decision makers...but these were just kids, going to a gig...
然後,他又得照顧孩子、笑鬧、回自己房間作曲、看球賽新聞。
我也得繼續寫論文。本要google一下ISIS,想想還是算了。
我有多關心呢?十月起我加入了Wolfson College,那是個國際化到極的書院。初結識的朋友總要問所屬國家,然後才是研究題目。我說來自Hong Kong,沒問題;人家告訴我所來自的國家,我竟有一半是沒聽過,或至少毫無概念的。非洲、南美洲、中亞、甚至歐洲,都有許多我不認識的地方。來自塔吉克斯坦的Asli,研究古典波斯文學中的酒與文學,兩個學位,一個在牛津一個在劍橋。他告訴我塔吉克就在阿富汗附近,而他因在蘇聯時期的國境內出生,所以通曉俄語,因為到處讀書的關係,總共會說八種語言。
我想,這樣的背景,要了解下去,得花多久啊。那時,我心底會否暗暗有一個,a great yawn?
人家聽我說香港說後殖民,難保也有a great yawn 的時候。
每當我們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想轉台的時候,或者覺得太深奧,好掃興、好悶呀的時候,我們的文明也就差不多到底了。略薩如是說。
難道我們連一點人性的娛樂的權利也沒有?略薩沒有回答。
我的意見是,我可以憤慨、可以喜悅、可以傾心、可以不齒,但可不可以,少一點呵欠。
離開熟悉的、親近的、同聲同氣的、愉悅的世界,其一就是為了訓練抵抗the great yawn的能力。
好了好了,好像把Wolfson說得好悶。其實,得到Wolfson 的 Visiting Fellowship,是我來劍橋後最開心的一件事,書院的人對我也太好了。
開心之一,在Fellow名錄中,我研究的項目是British Colonialism and Hong Kong Literature,名正言順,香港文學。
開心之二,Wolfson,KHM到愛丁堡念書的第一個獎學金,也是同一位Issac Wolfson的基金會所捐贈的。師生緣份之巧合,莫過於此。
之三之四之五,以後再說。就正如那個去時令我呵欠連連,返後卻不無回味的冰島之旅——是的,十月初,我在雷克雅未克——也是以後再說。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30天移動平均線
〔時差這回事,還真是有的。例如這個Blog,總是舊聞。如果要給這些舊聞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個月」。〕
一個月,三十日前,發生什麼事呢?C大開學,Michaelmas Term 開始囉。所謂「做回學生」,旁聽大課,對我來說,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來英國之前不就是聽了整整兩個學期Leo的課嗎。所以,感悟之一,或稀奇之一,不是聽課,而是見到兩間C大學生的「系譜」,其實還是非常相似。
圖中所見,「現代社會學理論」課(不要問我為什麼要聽社會學),整個學期就是教馬克思、韋伯和杜肯三人,非常經典。第一課,準時,但仍要坐旁邊。比我遲兩分鐘的,已經要坐窗台。所謂學生系譜,就是例牌第一行是高材生,提問亦十分精警醒神;又總有邊緣份子,例如電個爆炸頭或戴長耳環的男生;最後,特立獨行的,例如那位窗台女子,10度天氣著背心t shirt,脫鞋脫襪,盤膝而坐,又不停打噴嚏。CU,也一樣有啊。
課上到一半,開始有人搽handcream,或者到amazon.uk買單車頭盔(這是我平日站在課室另一端無法看到的風景)。但不得不一提,網購完之後,馬上回到word檔,筆記還是井然有序,甚至開張post-it note或另開一欄,寫下自己不同的意見。(到底我在聽課還是看學生呢?)
一個月,三十日前,發生什麼事呢?C大開學,Michaelmas Term 開始囉。所謂「做回學生」,旁聽大課,對我來說,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我來英國之前不就是聽了整整兩個學期Leo的課嗎。所以,感悟之一,或稀奇之一,不是聽課,而是見到兩間C大學生的「系譜」,其實還是非常相似。
圖中所見,「現代社會學理論」課(不要問我為什麼要聽社會學),整個學期就是教馬克思、韋伯和杜肯三人,非常經典。第一課,準時,但仍要坐旁邊。比我遲兩分鐘的,已經要坐窗台。所謂學生系譜,就是例牌第一行是高材生,提問亦十分精警醒神;又總有邊緣份子,例如電個爆炸頭或戴長耳環的男生;最後,特立獨行的,例如那位窗台女子,10度天氣著背心t shirt,脫鞋脫襪,盤膝而坐,又不停打噴嚏。CU,也一樣有啊。
課上到一半,開始有人搽handcream,或者到amazon.uk買單車頭盔(這是我平日站在課室另一端無法看到的風景)。但不得不一提,網購完之後,馬上回到word檔,筆記還是井然有序,甚至開張post-it note或另開一欄,寫下自己不同的意見。(到底我在聽課還是看學生呢?)
比利時教授 Patrick Baert 講書是我見過數一數二的清晰,法語口音令他的英語非常溫柔。前陣子叫我們去他的新書發佈會,見他十分興奮,我們問與課堂有關嗎?他說no, no, there is nothing to do with social theory. I wrote a book on Sartre. You are all very welcome. 沙特?大家不禁「車……」一聲。他還是那麼高興,說 wine will be served, and bring your chequebook.
如是者,我的旁聽+講論會+研討會+講座+讀書會+noodle club+Speakers Society+academic workshop+evensong etc etc 的生活,就此展開。
好像還差了點什麼?就是寫自己的論文啊。11月起,終於開筆,壓力,可以想像,於是,何以解憂,唯有寫blog。
係呀,顛顛地架。在全速寫文期間,我可能會天天update架。但更顛既係,10月開學前,我自製了一個五天精華遊。去邊呢?
若果你,未覺荒謬,一定知我去咗邊。有空再說。
2015年10月10日 星期六
無憂少女K
〔自從寫完「無憂小小姐」一篇後,人也變得無憂去了,轉眼一個月又不帶走一片雲彩,走了。有什麼可以令我放下手頭上的一切又寫一篇呢?不就是,收了人家的禮物囉。〕
圖中所見,是九月底 KHM小姐完成Viva Voce考試後暢遊英國中途停留C城所住的房間也。桌上所見,當然是給寓居C城忝稱老師的我的禮物啦。當中的Chinatown珍品辣椒醬腰果酥就不說了,Harrods與Fortnum & Mason的靚茶也不說了,重中之重,美心月餅﹗真是比超級月亮更令人超級開心的禮物,晚上即泡上好茶獨享。
但原來最開心的還不是月餅,兩日一夜,不停說廣東話,而且是大家(我估係大家掛?)最喜歡的話題——徐志摩在King's College有名有實有登記其實不算Visiting;論文提要寫法真是學極都未學完;速讀法原來真的有用,而抄了多年的筆記可能方法有誤;「案頭劇」為什麼不是closet drama而是 antouju;煎麵包到底和多士有什麼不一樣,以及Poundland真係好多野賣……
這兩天真是九月裏的人間四月天,陽光明媚,微涼。我們去了大學圖書館、三一學院Wren圖書館及AMES學院圖書館。Wren我之前也未去過,一同看了Winnie the Pooh 的手稿、還有維根斯坦、牛頓(呢位仁兄最有趣)筆記簿及藏書、十八世紀的莎士比亞古本。之後去Punting居然被撐船人認得然後由每位12鎊半減價至10鎊是錦上添花。坐船頭,原來幾好玩,仲幾詩意。
三餐分別去了Michaelhouse 教堂餐廳、King's College對面的Chop House,以及有名的Fitzbillies,各有我喜歡的食物。但最後一餐的Grilled Cheese與clotted cream scones,不算有益,卻真是太好味。Michaelhouse曾經與Susan同去,也是每周Evensong的地方,我很喜歡。Chop House比較高級,只記得點了兩個有C記標簽的pudding,不知名的食材,類似Christmas pudding,果味豐富,另一個burnt cream,附送薑餅人,薑+Human,應景。:D
好人好景美食靚心情以外,甩漏事當然也有,例如約好在火車站但老師遲到啦(我的學生一定不會陌生的 Whatsapp: 15 mins late, sorry!) 、見證著老師兩次走訪WHSmith都未能成功兌現coupon買特價書啦、鎖單車好論盡的——又係老師啦……
之但係,KHM小姐總是處變不驚,神態自若。而我必須說,這次康橋之旅(CHK同學,沒有你在場的確失色,但你也必須知道,康橋,是用來再別的噢。)精華所在,就是見到一個全新的,well,薑餅人。或者說全新有點誇張啦,人的基本氣質大抵不變,但能隨遇而安、每每體會幸福處、迎接難題,以及不斷學習生活所需的事物,這是許多人終生努力的方向,而你,HM, 一年之間已有明顯的成果。我的快樂,以此為最多。
嗯,說你沒變,記性好是其中之一。講起寫blog,你話我應承了寫去年畢業照的blog但遲遲未見,講真,翻查記錄,我真的無應承過啊,我還跟人稱「包姐」的LMT在Whatsapp裏說,「等我諗到點寫先算啦」。點寫呢?我真係到現在還未知,師生緣份,每個人每個轉折處都太獨特,畢業是你們的逗號不是句號,千言萬語,不是說寫就寫。
但吃了美心月餅,就唯有兌現啦。這是我手機裏唯一找到當天的照片。
不是我最好的照片,而且包姐掌機,前輩唯有靠邊站啦。哈哈。三人中最知道鏡頭在哪裏的好像是HM,可見目標清晰,是有樣睇的。而LMT同學,希望忽然貼相沒有嚇親你,這一年我不在你們(還有LSM)身邊,事事要靠自己獨立處理,我心生疚歉之餘,總是期待著你們不同的蛻變故事。你身兼數職,且志向眾多,更要努力不懈,好好加油。
有這樣好的風景、不一定有這樣好的天氣;有這樣好的天氣,不一定有這樣好的結伴;有這樣好的結伴,不一定是我的學生;是我的學生,不一定會讓我想起那麼好的香港。面對這張KHB辦公室門前舊照,我的確要說一句,劍橋秋色如金,but I really really miss you all!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Little Miss No-worry
〔最佳情景對話。〕
路過Market Street市集舊書攤,聽見一把童稚的聲音,久違的天真與興奮。
媽媽問︰Do you want to get any of these?
粉紅冷帽約五歲英國小妹妹答︰Yes, yes, of course. 聲音裏有濃濃的笑意與超級期待。
媽媽說 I think you already got 'Mr Bump'.
小妹妹答 Yes. I already got 'Mr Bump'.
媽媽手裏拿起一本 So we'll have 'Mr Silly'...
小妹妹跟著說 'Mr Silly', of course. 一邊講一邊微笑,像看見美味雪糕的眼神。
媽媽拿起另一本 ...and 'Mr Messy'...
小妹妹又跟著說 ...and Mr Messy, of course. 笑意更濃,且高了一個key。
媽媽拿起第三本,小妹妹一看,定一定 Mr...what is this?
媽媽說 'Mr Worry'.
好明顯小妹妹還不懂這個字,笑說 I'm...not sure about this. 少少尷尬。
媽媽笑了笑。
小妹妹又說 Of course I want this one too. But I'm not sure if I should get this because there will be only one book left. 是的,買三本的話,就只剩下Mr Bump了。
結果母女二人結帳,每本50p,盛惠一鎊。
喜滋滋的心情,只有笑意、yes 和 of course的世界,還不知Mr Worry是什麼的年紀。縱使短暫,但我記得我也曾有過。那是住在元朗凹頭,跟媽媽買菜返家,途中停下來,兩個人蹲在路邊玩含羞草的日子。
路過Market Street市集舊書攤,聽見一把童稚的聲音,久違的天真與興奮。
媽媽問︰Do you want to get any of these?
粉紅冷帽約五歲英國小妹妹答︰Yes, yes, of course. 聲音裏有濃濃的笑意與超級期待。
媽媽說 I think you already got 'Mr Bump'.
小妹妹答 Yes. I already got 'Mr Bump'.
媽媽手裏拿起一本 So we'll have 'Mr Silly'...
小妹妹跟著說 'Mr Silly', of course. 一邊講一邊微笑,像看見美味雪糕的眼神。
媽媽拿起另一本 ...and 'Mr Messy'...
小妹妹又跟著說 ...and Mr Messy, of course. 笑意更濃,且高了一個key。
媽媽拿起第三本,小妹妹一看,定一定 Mr...what is this?
媽媽說 'Mr Worry'.
好明顯小妹妹還不懂這個字,笑說 I'm...not sure about this. 少少尷尬。
媽媽笑了笑。
小妹妹又說 Of course I want this one too. But I'm not sure if I should get this because there will be only one book left. 是的,買三本的話,就只剩下Mr Bump了。
結果母女二人結帳,每本50p,盛惠一鎊。
喜滋滋的心情,只有笑意、yes 和 of course的世界,還不知Mr Worry是什麼的年紀。縱使短暫,但我記得我也曾有過。那是住在元朗凹頭,跟媽媽買菜返家,途中停下來,兩個人蹲在路邊玩含羞草的日子。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第七天
〔不是余華、不是完成了創造,但畢竟轉眼來到英國已是,七天。我對這七天的工作效率相當滿意。於是,為表慶誌,我獎勵自己去了一次主日崇拜。〕
Michaelhouse St. Michael's Church,與Great St. Mary's Church同屬大學主教堂。很久沒有上教堂了,但小學、中學、崇基一路走來,都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背景,使得我一聽到司琴與詩班,就有回到兒時、回到過去的感覺。美好與否其次,熱淚盈眶仍是不能免俗,像見到舊朋友。
今天參加的晚禱Evensong,讀經選了Jesus sermon on the mount,聖山寶訓。就是說行善要連左手都不知道右手做什麼的那一段(記得BW的小說用過,其實她的小說有許多聖經互涉,而且是崇基人,啊~~)。講道簡練有見地,牧師說聖山寶訓一直是最難體會與實踐的,因為它不是十誡,不是直接叫你「不可殺人」,而是要你控制憤怒;不是叫你「不可姦淫」,而是要你警惕欲望。簡言之,比較含蓄,而含蓄,一向更難。
關於含蓄,其實寫這個Blog就是不大含蓄的行為,一個人的生活好地地為什麼要公告天下呢?但鑒於擔心我的師友(可能還有學生)還真有一些,所以還是豁出去,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把這七天寫它一寫。而過後,就如我妹妹J所說「很快,你便會發現香港給你的短訊少了、電話少了、你會開始習慣一個人,其他人也會習慣你不在……」低沉中有世故,總之趁現在還有需要,寫。
簡言之,我這七天已經搞定了銀行、電話(鳴謝KHM郵寄sim卡)、大學證件、電郵戶口、醫保;見過Susan Daruvala、見識過聖三一書院的college tutor的宿舍有多麼尊貴、使命又有多麼繁重;Waitrose 解決了我所有廚房三餐問題、Primark解決了我所有帶錯衫帶唔夠衫的問題;而單車,結果真買了一架Vintage,但肯定平絕劍橋King Street。最後,因為昨晚食餅乾整親大牙,今早連牙醫都看了。
逐樣數啦。
證件,舊相黎架,無咩好睇。但一取得證件和@cam.ac.uk的電郵,人在異鄉無親無故的感覺竟然會減去一半。
房東一家超級溫暖,我的閣樓房,董生語錄︰「幾整潔,暫時。」
可愛的Susan Daruvala,睿智、幽默、有見地、人生與學術經驗同樣豐富,期待以後的每個會面。
因為Susan不單是教師,還是College Tutor,所以教職員宿舍可以好誇張。首先,地址好威,聖三一學院一號。
客廳外望,就是遊客排隊參觀的美麗中庭。家門就是旅遊名點The Great Gate。不過College Tutor責任重大,每年開學要面見100-200新生,處理各種精英的追求與挫折,期中與期末要遂一約見,甚至回家晚飯。所以,住一號宿舍也應該。
輕鬆少少,講吃飯。我的standard,焗魚或雞,加最愛羽衣甘藍菜(這菜非常有菜味,廢話,但是事實。口痕朋友說,但點解,碟上的菜好像來自花樽裏的花……)。出發前擔心的食物問題,竟然完全由焗爐簡單解決。旁邊是親切的房東母親手摘的庭園小花和出門前給我的字條。上有暖氣開關指示與門鎖留意事項。最經典是她教我開門,鎖匙要turn clockwise,然後外加一個匙孔被三個順時針箭嘴圍住的圖解——Clockwise也要圖解,也許她覺得PhD真是stands for 'Permanent Head Damaged'……but she's reeeeally nice.
下午茶。聞名全城的Fitzbilles Chelsea Buns,聽說有秘方,而我覺得最神秘是點解可以咁甜,咁甜既包再卷著大量黑加侖子玉桂還要再澆上糖漿,以黏甜鬆化出名。但我覺得一次夠了。
最後,座駕。古董車,英國製,1970年代(人車合一),下星期加上大藤籃在後,就可以盡情買菜或借書。70英鎊,但我駕著它,快樂不比開著我親愛的V記少。
紫色靚車,連家裏貓咪Sammi都睇到眼定定。:D
好了,大概如此。但你肯定會問,Cumberbatch呢?Barbican Hamlet呢?嗯,實不相瞞,有少少失望。製作與演出肯定是五星級的,但為什麼沒能打動我呢?我要好好想一想,有機會,下回分解。
Michaelhouse St. Michael's Church,與Great St. Mary's Church同屬大學主教堂。很久沒有上教堂了,但小學、中學、崇基一路走來,都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背景,使得我一聽到司琴與詩班,就有回到兒時、回到過去的感覺。美好與否其次,熱淚盈眶仍是不能免俗,像見到舊朋友。
今天參加的晚禱Evensong,讀經選了Jesus sermon on the mount,聖山寶訓。就是說行善要連左手都不知道右手做什麼的那一段(記得BW的小說用過,其實她的小說有許多聖經互涉,而且是崇基人,啊~~)。講道簡練有見地,牧師說聖山寶訓一直是最難體會與實踐的,因為它不是十誡,不是直接叫你「不可殺人」,而是要你控制憤怒;不是叫你「不可姦淫」,而是要你警惕欲望。簡言之,比較含蓄,而含蓄,一向更難。
關於含蓄,其實寫這個Blog就是不大含蓄的行為,一個人的生活好地地為什麼要公告天下呢?但鑒於擔心我的師友(可能還有學生)還真有一些,所以還是豁出去,衣食住行柴米油鹽都把這七天寫它一寫。而過後,就如我妹妹J所說「很快,你便會發現香港給你的短訊少了、電話少了、你會開始習慣一個人,其他人也會習慣你不在……」低沉中有世故,總之趁現在還有需要,寫。
簡言之,我這七天已經搞定了銀行、電話(鳴謝KHM郵寄sim卡)、大學證件、電郵戶口、醫保;見過Susan Daruvala、見識過聖三一書院的college tutor的宿舍有多麼尊貴、使命又有多麼繁重;Waitrose 解決了我所有廚房三餐問題、Primark解決了我所有帶錯衫帶唔夠衫的問題;而單車,結果真買了一架Vintage,但肯定平絕劍橋King Street。最後,因為昨晚食餅乾整親大牙,今早連牙醫都看了。
逐樣數啦。
證件,舊相黎架,無咩好睇。但一取得證件和@cam.ac.uk的電郵,人在異鄉無親無故的感覺竟然會減去一半。
房東一家超級溫暖,我的閣樓房,董生語錄︰「幾整潔,暫時。」
房間外望景
返家小路景
正宗英國landscape風景畫味道,本來應該不用「幾靚,暫時。」因為肯定不會起樓。但聞說冬天Midsummer Common是一片雪白。冬天……不敢想像。
每朝醒來見到電話上的天氣App,已經有一股陰涼的寒氣(同時收到SG Whatsapp說去了貝澳行山,37度)。不要說出現負數,就算零度的那一天,我想已經幾震憾。可愛的Susan Daruvala,睿智、幽默、有見地、人生與學術經驗同樣豐富,期待以後的每個會面。
因為Susan不單是教師,還是College Tutor,所以教職員宿舍可以好誇張。首先,地址好威,聖三一學院一號。
客廳外望,就是遊客排隊參觀的美麗中庭。家門就是旅遊名點The Great Gate。不過College Tutor責任重大,每年開學要面見100-200新生,處理各種精英的追求與挫折,期中與期末要遂一約見,甚至回家晚飯。所以,住一號宿舍也應該。
輕鬆少少,講吃飯。我的standard,焗魚或雞,加最愛羽衣甘藍菜(這菜非常有菜味,廢話,但是事實。口痕朋友說,但點解,碟上的菜好像來自花樽裏的花……)。出發前擔心的食物問題,竟然完全由焗爐簡單解決。旁邊是親切的房東母親手摘的庭園小花和出門前給我的字條。上有暖氣開關指示與門鎖留意事項。最經典是她教我開門,鎖匙要turn clockwise,然後外加一個匙孔被三個順時針箭嘴圍住的圖解——Clockwise也要圖解,也許她覺得PhD真是stands for 'Permanent Head Damaged'……but she's reeeeally nice.
下午茶。聞名全城的Fitzbilles Chelsea Buns,聽說有秘方,而我覺得最神秘是點解可以咁甜,咁甜既包再卷著大量黑加侖子玉桂還要再澆上糖漿,以黏甜鬆化出名。但我覺得一次夠了。
最後,座駕。古董車,英國製,1970年代(人車合一),下星期加上大藤籃在後,就可以盡情買菜或借書。70英鎊,但我駕著它,快樂不比開著我親愛的V記少。
紫色靚車,連家裏貓咪Sammi都睇到眼定定。:D
好了,大概如此。但你肯定會問,Cumberbatch呢?Barbican Hamlet呢?嗯,實不相瞞,有少少失望。製作與演出肯定是五星級的,但為什麼沒能打動我呢?我要好好想一想,有機會,下回分解。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9月1日,開工。
〔劍橋東亞研究系正門。真心講,我覺得馮景禧樓正門靚好多囉。〕
對面的Faculty of Classics,先不論那道門是否好像十年無人開過,門口那堆衰敗的花草,讓人不禁要問︰讀古典,真係咁凋零?
你或許會說我選擇性貼相啦。是的,轉過頭,就有兩位從Newnham College走出來抽煙的靚仔在聊天——照片太細,hardly visible,但無理由跑過馬路正面拍照吧——當中的道理是明顯的,非關靚仔,而是,劍橋的資源與精神都在書院,金錢和權力都大量傾側。大家都是先問屬於哪一家書院,然後才問學系。路過好幾個學系,外觀都與東亞系所差無幾。但書院,即使小如Newnham或Selwyn College,隨便就是一個鮮綠廣闊的中庭,襯具數百年歷史但設備現代化的宿舍。因此,明天去大名鼎鼎的Trinity College吃飯,簡直緊張。
好了,另一個我經常要去的地方,劍橋「U拉」。
圖書館外,連單車位都好少,正式車位就更不用說了。看到這個景像,不禁又想起,中大車位,有蓋無蓋,任泊,是多麼幸福。 之不過,人家的門口的流通處還是幾好的,居然有水晶吊燈。
為什麼我總不會徇眾要求,拍拍康河或King's College的照片呢?都有既,但我份人總是被各種意想不到、月亮背面的東西吸引,無論好壞。
這次來到最意想不到的,竟是我一洗平日對超市食物和日用品的迷戀,質素誠然是好的,但沒有濫拍狂拍,因為,太熟悉了︰Waitrose,百佳都有賣啦;吉百利朱古力、羅拔臣果占、Marks and Spencer、Clarks……真是一部沉悶版的後殖民誌,跟去德國和北歐的時候沒得比。也好,快快地洗滌各種不必要的興奮,就可以安心工作。現在唯一還有點期待的事,就剩下,買單車﹗嘩,那些精鋼細緻的Vintage版,窄窄的車輪、咖啡色真皮座椅及扶手、棗紅或墨綠色的纖幼車架,靚到呢。有一架1960年代索價1000鎊,店主居然向我推銷,可見中國崛起,影響還真是有的。但1000鎊,對於我這個空有一張中國臉孔的孤寒人來說,話之你架車係霍金既,我都唔會買。:p
側面的地下辦公室與上層資料室,嗯,好少少啦。
當然,人在異鄉,說這樣的話,就如阿Q取笑城裏人不會說「長凳」只會說「板凳」,什麼都是未莊對的,自然不好。但,唉自己睇吧。對面的Faculty of Classics,先不論那道門是否好像十年無人開過,門口那堆衰敗的花草,讓人不禁要問︰讀古典,真係咁凋零?
你或許會說我選擇性貼相啦。是的,轉過頭,就有兩位從Newnham College走出來抽煙的靚仔在聊天——照片太細,hardly visible,但無理由跑過馬路正面拍照吧——當中的道理是明顯的,非關靚仔,而是,劍橋的資源與精神都在書院,金錢和權力都大量傾側。大家都是先問屬於哪一家書院,然後才問學系。路過好幾個學系,外觀都與東亞系所差無幾。但書院,即使小如Newnham或Selwyn College,隨便就是一個鮮綠廣闊的中庭,襯具數百年歷史但設備現代化的宿舍。因此,明天去大名鼎鼎的Trinity College吃飯,簡直緊張。
好了,另一個我經常要去的地方,劍橋「U拉」。
圖書館外,連單車位都好少,正式車位就更不用說了。看到這個景像,不禁又想起,中大車位,有蓋無蓋,任泊,是多麼幸福。 之不過,人家的門口的流通處還是幾好的,居然有水晶吊燈。
為什麼我總不會徇眾要求,拍拍康河或King's College的照片呢?都有既,但我份人總是被各種意想不到、月亮背面的東西吸引,無論好壞。
這次來到最意想不到的,竟是我一洗平日對超市食物和日用品的迷戀,質素誠然是好的,但沒有濫拍狂拍,因為,太熟悉了︰Waitrose,百佳都有賣啦;吉百利朱古力、羅拔臣果占、Marks and Spencer、Clarks……真是一部沉悶版的後殖民誌,跟去德國和北歐的時候沒得比。也好,快快地洗滌各種不必要的興奮,就可以安心工作。現在唯一還有點期待的事,就剩下,買單車﹗嘩,那些精鋼細緻的Vintage版,窄窄的車輪、咖啡色真皮座椅及扶手、棗紅或墨綠色的纖幼車架,靚到呢。有一架1960年代索價1000鎊,店主居然向我推銷,可見中國崛起,影響還真是有的。但1000鎊,對於我這個空有一張中國臉孔的孤寒人來說,話之你架車係霍金既,我都唔會買。:p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