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的代價,香港人真係識條——whatever——我只知道,作為一個女首相,she is soooo sexy.〕
香港人看Borgen
聞說Netflix取得2022年丹麥政治電視劇Borgen第四季的播映權,於是現在讓用戶可以從2010年推出的第一季看起,文火細煲這齣數年前曾席捲歐美的北歐政治劇經典。2015年在英國時聽過很多劍橋教授為此劇著迷,尤其當時大家都被卡梅倫、郝爾彬及脫歐的問題弄得苦哈哈的,忽然都嚮往起北歐小國一個人性而果斷的女首相Birgitte Nyborg。然而身為香港人,自身的政治問題都自顧不暇,還有閒情看一個以甜餅與LEGO積木聞名的丹麥語電視劇嗎?別的時候不敢說,在2020的香港,看Borgen令我獲益良多。這個以自由快樂聞名的地方有前立法會議員出訪,或是劇中女首長過關斬將,只是眾多觸發點之一。
Borgen在丹麥語是城堡,也是國會大樓的別稱。城堡主人女首相Birgitte在第一集只是中間派溫和黨黨魁,因為道德底線而拒絕了政治化粧師Kasper的爆料建議,反而讓反對派工黨與執政自由黨互相抹黑而各出洋相,結果溫和黨取得大選中多數議席,主席成為「城堡」的主人,登上首相之位。這樣的開局有別於一是衝鋒陷陣的反對派,一是面厚心黑的執政黨的設計。作為觀眾,一個中間溫和黨的政治下場是最讓人好奇的。或許在政治與人生裏,To be or not to be,其實我們都是中間派。劇中的抉擇,也不囿於丹麥這個560萬人口的國家的小小國會,也涵蓋家庭、兒女、工作與新聞自由。是他也是你和我的故事。
新任首相是一個會騎腳踏車上班的妻子和母親,有兩個成長中的孩子,丈夫是大學教授,這樣的女首相家庭生活配備是否令人羡慕又有點……似曾相識?不過這部作品的劇力遠超於「聞戰鼓、思良將」式的感歎。Birgitte多維度的家庭與工作生涯,與丹麥多黨制聯合政府一樣,可以不堪一擊,在綠黨、工黨、新右翼、自由黨、團結黨等大大小小的牽扯下,內政外交的每個決定都分秒必爭,這與Birgitte蠟燭兩頭燒的家庭關係構成微妙的對比。而每集開首的政治金句——多數來自馬基維利的《君王論》,如「被人恐懼總比被人愛戴安全」,也有來自列寧、邱吉爾與毛澤東的——不論人生還是為政,都發人深省。
劇中出現無數交易與妥協,但都需要通過道德的壓力測試。為籌組一個中間偏左的政府,Birgitte有時要拉攏政治上南轅北轍的新右翼,有時在多年盟友的失誤成為政治負債之時,要無私斷捨。縱然明白真實政治遠比一齣十集的電視劇複雜,但Borgen總算寫出野心與權力不一定與誠信與理念相悖。而作為一齣女性主導的政治劇,當中精警的對白時有反躬自省的迫力。例如第五集講述曾任名模的美艷商務部長推行一項規定企業董事會須有45%為女性的平權議案,經Birgitte在重重關卡與脅迫中成功推出後,卻發現部長的亮麗學歷是假的。在最後通諜中,部長辯稱「我不過做了許多無能的男人做過的事,修飾了事實。」Birgitte平靜回答說︰「沒錯,但我的政府不需要一個無能的男人。」
自省的範圍當然不限於男女平權議題。還有政治化粧師的道德與專業、外交上的理智與感情,以及層層殖民歷史之間的重擔。例如第三集Birgitte錯信一名學院新星修辭學教授可以成為她的新任spin doctor,後來這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政治化粧師在面對與女首相的緋聞上傲倨又離地,頗讓不少有意在象牙塔內指點江山的人反思。第四集講述格陵蘭的管治危機,容許美軍在該地非法處理戰犯,既是格陵蘭的悲情,也是丹麥處身於大國外交之中的悲情。港英政府當年讓香港成為越南船民第一收容港的回憶無意間闖入,教人低迴不已。
當然還有第六集突厥斯坦的國是訪問,總統與異見詩人同時到訪丹麥,前者帶著數十億的風力發電合約與能源出口機遇,後者是國際關注並深受Birgitte父親尊敬的反政府領袖。訪問期間對詩人的拘捕令,該如何處理?劇中女首相最後還是利用了眾目睽睽的力量,迫總統公開承諾合約不與人權問題的處理掛勾,再促成詩人到外國的引渡。如此政治智慧能否移植香港?恐怕是太奢侈的問題。這樣的電視劇能否再看再寫,我比較關心。盡快看完一至三季是正經。
〔原載2020年12月15日《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