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提到羅公子好有型,這次《十七歲》發佈會也有他光臨,點可以唔貼相。:D——雖然其他朋友仔都好有型,但羅公子是伸手撥秀髮那一位呀——旁邊的媽咪彭教授唔駛講就梗係靚。〕
十七歲
沒有寂寞的,只有《十七歲》。這本書我在忙得不可開交的搬屋時期開始撰寫;在搬屋後最費神收納的時刻決定要自費印100本;而為了賣書簽書,在還未收拾停妥之際,即把新居擠進(戴口罩的)十九人,開一個新書發佈會。家裏另一董姓作者寫書向以勤快見稱,但較之《十七歲》的作者,後者的勇氣與行動力好像青出於藍。當然這「行動力」主要指「促使他人幫忙與支持自己」的行動力,以及「不知恥更近乎勇」(昨天看的《天能》金句︰無知是我們的最大優勢﹗)總之,某星期六,一屋可愛的人兒坐滿客廳。
十七歲,成人之前的「未成年禮」。相對於買酒看禁片或考車牌的「成人禮」,孩子選擇告別幼稚的方式是出書銘誌幼稚,或用他在後記的說法是「我的青春不是完美的,但我就在這裏以文字完美無瑕地把它演繹了﹗」隨便奢言「完美無瑕」,幼稚與口氣之大可見一斑,我亦一直以為這性格是青春期交朋友的大忌。但在開學忙亂時刻,兒時的朋友海服、靜得;中學同學Pally, Jacky, Peter;有好一陣子沒見面的表弟妹雪桐、海桐、愛生、懷望、信,還有他們的父母、杏楓姨姨與麗君姨姨,以及碧玉老師,竟圍坐著聽了四十五分鐘的簡報與答問。後來北島聽說了也瞪大眼睛打趣說︰也許我也要去聽一課﹗碧雲在旁更笑得東歪西倒地攪局說︰我也可以去﹗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行為藝術多於藝術。
孩子一直有一種能量,就是對於旁人看來不足道的事情有毫不臉紅的認真。《十七歲》發佈會主要就是宣告他多麼希望做一個地理科中學老師,以及正在怎樣一步步努力達成目標。相對於更有型的玩音樂、IT startup,或是各種直播KOL,他從來只希望做一個中學老師。也許,他真的很適合做老師,那種不只是讓你覺得不可企及,而是向你展示世界之美之不可企及以後,又令你覺得一切何妨一試的老師。那天大家的表情都似乎寫著︰「連他也可以發表,那麼我平日寫下的百多首歌/練過幾百次的舞/畫過的畫/彈過的鋼琴和結他,是不是都應該發表?」十六歲、十五歲、十四歲、十三歲的,大抵都這樣想。
他雖然逃避了幫手搬屋的責任,又聲稱丟了萬幾字重寫,但其實從開筆到出版不過一個月的事,全書目錄也很簡單︰「序︰自己的故事 董啟章/ 人生伴侶/ 幼稚與成熟間的掙扎/ 老師(二)/ 給祖父的信/ 飛到對流層的頂部/ 後記」〈人生伴侶〉談戀愛經驗,雖然簡陋但卻是做父母聞所未聞的,我當然覺得最新鮮。〈幼稚與成熟間的掙扎〉題目本身已很幼稚,可見那其實是他永遠不想克服的問題。〈老師(二)〉最奇情,因為全書沒有〈老師(一)〉,但他說「〈老師(一)〉三年前在《董新果散文集》出現過啦」,好像那本A4紙釘製的「書」是人所共知的一本。〈老師(二)〉提到他為朋友「補習」卻生隙嫌的故事,我很感激故事裏的朋友既不容忍他又很容忍他。〈給祖父的信〉是一貫的「不想煽情」,祖父離世對他的影響為何,我一直不能深究。看這篇我才知道他終於因懷念祖父而流淚,並且笑說如果祖父在天之靈沒把書看完,會流第二滴淚。〈飛到對流層的頂部〉是未能考入地理系但硬要把自己的期許與地理現象結合的一篇。對流層的頂部是平流層,那穩定、平流的感覺,就是十八歲門檻的想像?天外有天,要他自己繼續發現了。
作為母親,我今天一樣煞有介事敝帚自珍。但作為專欄作者,我有責任再補充一點養份。北島那天還跟我說,不要小覷十七歲的醞釀,許多最上乘的詩歌就在十八歲爆發,例如特朗斯特羅默(Tomas Tranströmer)的〈果戈理〉就寫於十八歲——「看外邊,黑暗怎樣焊住靈魂的銀河。/快乘上你的火焰馬車離開這國度!(北島譯)」十八歲的詩人用詩藝焊住了果戈理的靈魂與一生,《十七歲》與之固然有雲泥之別,但就如胡適所說︰「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或深邃或幼稚的青春,同樣值得整個社會珍惜。
〔原載2020年9月22日《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