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夕拾朝花.看葉靈鳳吃粽

〔看葉靈鳳最大收穫,是又發現一位金牛座的可愛人。除了粽,那個什麼南京香肚,有機會真要找來一試——換言之下圖產品我未試過,純粹插圖說明。〕

看葉靈鳳吃粽

          一星期前《明報.星期日文學》有許迪鏘先生鴻文〈葉靈鳳日記有乜好睇?〉本文恐怕先要奉上一個毫無靈氣的答案了。無論是「看葉靈鳳吃粽」還是「吃粽看葉靈鳳」,確實是我個六月的寫照。話說對我的口味略有認識的親朋都知道,我對一眾糯米食物毫無抵抗之力,餈飯、年糕、糯米飯、粽……不論鹹甜,喜愛的程度抵得上一句「沒有上限」。所以近日兩件大事就是一邊大啖端午節好像特別好味的粽,一邊捧讀三冊共一千一百多頁的《葉靈鳳日記》。

誠如許先生所言,日記有乜好睇?答案全在「睇你點睇。」這實在點出了一切檔案文類的原料性和未完成的特質——它的意義是由檔案讀者共同創造及完成的。《葉靈鳳日記》的看點自然包括從淪陷期到七十年代中,一介文人如何周旋於日、英、國、共的兩面三刀之間;又或是這位著名的藏書家與愛書家,所買所讀的書籍如何珍貴和廣博。但很奇怪,與葉先生同為愛美食的金牛座的我,看到的竟是無邊無盡的國貨土產、中外果品、名店菜色、蛋糕餅乾或家常三餐,使我差點本來要寫一篇〈舌尖上的葉靈鳳〉。但慢著,我還是先要說粽。

初看第一則關於粽的日記,是1947623日,全日別無它事,只有一句︰「今日端午節,未出門,吃粽。上午天晴,下午暴雨,晝晦。」我還半開玩笑跟身邊怕我吃粽吃得太狂的人說︰「嗱,葉靈鳳都鍾意食粽架。」但後來發現日記裏記端午節吃粽的比例之高及態度之認真——全書1943-1974年間,除日記中斷處以外,但凡是端午節必記買粽吃粽,其餘冬至、年夜飯、中秋月餅或聖誕節或記所吃內容,但全不如端午節吃粽的虔敬和詳細。例如日記會預告「再過三日便是端午節了」、會準備「明日端午,購裹蒸粽十枚攜歸。另有甜粽已就近另購,應景也。」連閏月也想到「晚間買了兩隻裹蒸粽帶回家。今年閏五月,有兩個端午節。」除了葉氏真的喜歡吃粽,我們自然也應想起屈原。

這當然要提到日記注釋者張詠梅博士廣為論者引用的一文︰〈「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談《華僑日報.文藝週刊》(1944.01.30-1945.12.25)葉靈鳳的作品〉文中細探葉靈鳳〈鄉愁〉一文如何以屈原〈哀郢〉自況,寄寓楚地落入暴秦的淪喪之感。事實上日記進一步印證,且火力更猛︰1951年端午節前夕葉氏直言︰「無聊文人,明天又必以靈均自居,忠君憂國,滿紙裝出坎坷不遇之態。實在望門興嘆,搖尾乞憐,這班人那裏配吊屈原。」

然而我始終覺得,純為對屈原的敬重,是否值得在所有的端午節都不厭其繁,隆而重之地記上︰再過兩天就是端午了、明天就是端午、今天端午吃粽和冬菇,甚清淡有味……至於嗎?峰迴路轉讀到最後第三冊《別錄》,葉夫人趙克臻1988年致羅孚的信總算讓我得到一個有份量的答案︰淪陷時期日軍偵破國民政府一個特務機構,並在一份名單中找到葉靈鳳,於是「靈鳳於端午節前一日失踪,一連數日,消息全無」,經多方奔走,最後在憲兵總部地下室囚禁三個月多後釋放。自此葉氏何以脫險?又何以不再受監視與迫害,都引來無窮猜測。

如此死裏逃生的一個端午節,誠然是值得紀念的,也確實標誌著往後葉靈鳳生涯的一切考慮︰存活、家累、理想,以及利用文學與世周旋。我也從沒看過一個生命如此飽滿而多樣的作家︰特別喜歡書中一個不知是否刻意的高手編排︰第一冊的重點在知識、精神、書本、計劃等甚為廣闊的層面;第二冊起出現個人的日記暗號,記錄葉氏的身體衰退、日常飲食打點與親情起落,盡見時光流逝,不捨晝夜,令我非常動容。那個好丈夫、好父親、愛書家、負上特殊任務的愛國者或永遠遙望文學幻洲的青年,竟在日記裏完美結合。感謝《葉靈鳳日記》的始創人小思老師以及整個團隊,用六年時間為我們準備一部迎接大時代來臨的讀本。無論你用哪一道法門進入此書,無誰你喜歡不喜歡吃粽,套用一句從前羅孚先生介紹董橋作品的名言︰你一定要讀葉靈鳳﹗

 〔原載2020年6月23日《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