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夕拾朝花.蔡子說

〔大纜扯唔埋的兩個人,哈哈,my dear friend 蔡子。〕  
蔡子強黃念欣的圖片搜尋結果
 蔡子說
  
我與蔡子強相識超過十年了,一切源於2008年香港電台電視節目《閱讀解碼》。顧名思義那是一個關於閱讀的節目,有廠景有外景,我們也會各自走訪一些特色書店與作家。但到底「閱讀」如何可以「解碼」,至今我還是不甚了了。而我們也成為了某些觀眾朋友眼中有點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主持人︰一個來自政治與行政學系、一個來自中文系。閱讀和選書的旨趣都大不相同的人,節目過後,卻因為同校,十年間竟成了少數可以不論心情好壞,隨時可約午飯的朋友。

記得港台製作部有同事叫他做「蔡子」,我初聽以為是「菜籽」。後來同事解釋說是孟子、莊子、韓非子那樣的「蔡子」啊。我一方面奇怪他何以接受這麼一個自成一家的尊稱,一方面又覺得他在教學、研究、寫作,以至刀光劍影的政治評論之間縱橫多年,也許真有點諸子百家的況味。關於名目,蔡子總是泰然自若。

也許因為他根本沒有自成一家的自傲。個人性格或許帶點耿直,但他的文章,尤其是大事大非的時事政論以外的散文,總是博采眾說,見人之優點。除了「招牌」系列《新君王論》以外,我讀他的散文如《帶書上路》、《大人們的餐桌》,都覺得趣味盎然,長知識又見大人物小故事之中的人性。最近讀到他暫名《百年修得同船渡》的書稿,記人生路上二十多位良師益友,言生命轉化,感受尤深。

近年偶爾會聽他在談人生下半場,並說要出版一本小書以作為自己某一人生階段的小禮物,我頓覺此人浪漫到不行,感性猶勝於我。《百年修得同船渡》的主題我認為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背後精神就是「惜緣」。學院中人多有強大自我,容易覺得真理在己,忘記其實人人都有所強。此書銘記眾人可敬之處,兼論時艱中的痛苦堅持,實在不多見。

從事時事評論的他必然明白,政事變幻莫測,早一天遲一天刊出,文章與觀點都可能變味。然而這份書稿「不合時宜」的味道,我以為最好。在今天風高浪急之時,他分別以「一片冰心在玉壼」、「信仰就是在沉默中仍能聽見」和「長嘯倚孤劍」談陳健民、朱耀明和戴耀廷。還有「鳥鳴山更幽」的曾蔭權與「身處艱難氣若虹」的黃浩銘,建制核心的特首與最邊緣的抗爭者,在港人心目中仍是功過難定,五味紛陳的人物。書中皆一一道來,斷言they made me a better person

此外還有兩個大學校長,一個學聯,提醒我作者更是1987年的中大學生會會長,是以對大專教育多年來的社會參與及發展,有著比一個大學老師更尖銳的體會,也有比一個政治評論員更艱難與溫柔的感受。讀他筆下的人物很少有痛快的愛或痛快的恨,他往往在鋪陳雙面刃一般的現實以後,在感喟中提出他的立場。我常常覺得,他每每捲入爭議之中,就是因為文章立場清楚明白,要贊同或反對都是很容易的事。他偶然會自謙說所寫的文學性不足,但其實連他自己也明白,在重重蔽障的語言偽術世界裏,他寧可態度清晰地被人反對,也不願含糊。

          書稿不過五、六萬字,前半為親身接觸的政教社會圈中朋友,佔中三子、黃浩銘、陳錦康、曾蔭權、楊鳴章、高校長、沈校長,莫不參與形塑著香港回歸前後命運的人物,書中毫不含糊地肯定了他們的付出。後半多為間接的啟蒙者,維權律師的家人、天安門母親、胡國雄、巴治奧、寫〈問我〉的黃霑、寫《天龍八部》的金庸、馬克思、梵高、蘇格拉底、至親師友,以至墓地裏的亡靈哲語。他們不同程度地形塑著一個香港知識青年、知識中年的集體回憶、精神與價值觀。

蔡子說︰「每個相遇都是難能可貴,每個相遇都感恩。」在此刻沸沸揚揚的香港,歷史彷彿已不容情,越來越多人為分化付出了極大的感情代價。百年修得同船渡,說穿了就是「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邁向2047的同路人,親人、朋友、戰友,都在這裏了。感謝他有恒地寫下珍惜的人,也提醒我們的所有。

〔原載2019年9月9日《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