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Lily Franky〕
是枝裕和,真是從沒失手,或者起碼說從沒讓人失望吧,任你抱絕大期望(例如《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或者一看無妨的心態(例如《奇蹟》),結果都會是滿心喜悅,甚至多次在戲院裏不自覺又毫無訊息含量地張大嘴巴慨歎,「真好看啊﹗」Just like an idiot.
兩個家庭因醫院失職而調換了孩子的故事,香港片名〔不要嫌我譖氣,真係又勝一仗,並讓人想起多年前被恩師笑稱為「超級幼稚」的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芝士?》)卻把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好地地,做乜調換左我阿爸?」
看電影之前,又怎能免俗,不去問問董生一個假設性的問題呢?嗯——如果?新果?
結果?結果好爆笑。詳細對話我就恕不一一了,他只是一貫高速又冷靜地提出逆向假設︰電影裏的處境未算最兩難,也就是說,對養了六年的乖仔自然難以割捨,血脈之情與養育之情自然又會上演一幕幕的好戲,但如果——養了六年的是一支巨大的「頂心杉」呢?然後醫院打來說「唔係你架」,那一刻,會不會,有一秒鐘的,relief?
如果還是難以割捨,那才是人性最黑暗又最光明的一刻吧。
大概只有我會明白,這個逆向假設有幾笑中有淚。
不要誤會不要誤會,SG無花無假,做乖仔與頂心杉的時刻兼而有之(至於比例就唔好問喇)。
話說回來,是枝裕和,真的好細緻。看的時候沒有一點眩目的場面技巧,散場回想,全都絲絲入扣。福山演頂級東京都建築師,連帶也是建設自己美好人生的能手,循規蹈矩,依計行事。誰知千錯萬錯,太成功幸福,種下嫉妒禍根。Lily Franky演一個穿板仔服的大叔,前舖後居開「噏耷」電器店,修理機械人能手,不懂滑浪又理想開滑浪店,與孩子浸浴,夏天玩花火,秋天放風箏,也就是一般人眼中的,一事無成。
福山曾經難以割捨,想用錢解決問題——兩個都要。結果,好諷刺,Lily Franky一家成為孩子不適應時離家出走的避難所,妻子一句頂過來「如果照顧不來,我們可以兩個都要。」
福山表面客客氣氣但看不起鄉下人外母(樹木希林搶戲極,一句「你擦我鞋無著數架」,笑到我傻左),對自己養母從沒感激但竟然從仇人護士的養子維護的眼神中良心發現,都是很細緻的鋪排,而且,都以福山為中心。
講真,論外型,福山雅治,由《同一屋簷下》到《神探伽利略》,橫睇掂睇,都係咁掂。我曾經無聊地想,孩子最難割捨的應該是那個保養得宜又超級順眼的爸爸吧。但同時,他與小孩子的隔膜,根本不用演。所以在小孩心目中,可能Lily Franky才是不願被置換的好爸爸,後來我甚至把懷疑擴大——那好丈夫呢?福山甚至不是更好的丈夫。
我很高興最後結局的處理,用不用Goldberg Variation已經不是重點了,導演的溫柔至為重要,他對福山含蓄的教誨,十分憐憫與包容;對Lily Franky一家的無政府主義狀態,自然得來沒有不自然的誇張美好。真真正正地讓人覺得,生恩養恩,都是緣份;活著一場,有名無份,有份無名,亦應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