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7日 星期日

夕拾朝花.還看《明朝》

〔所謂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原來淘寶有好多,由5.6元到2.8億不等,夠科幻了吧。〕
 

還看《明朝》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惱人的問題︰「如果讓你選擇,最希望可以回到哪個朝代生活?」這個問題惱人之處不在其不切實際,而是它期待的答案太需要實際的歷史知識了。你讓我答「民國」、「魏晉」、「唐朝」、「宋朝」,我要傾倒出多少的歷史細節才能讓答案免於尷尬地合理?讀畢駱以軍的小說《明朝》,你至少在下次遇到這個問題時,可以好整以暇,別出心裁地說一句︰「也許,明朝?」

          構思不驚人死不休的駱以軍的《明朝》,自然不是《明朝那些事兒》的文學版,而是一部結合文化歷史、科幻未來,以及刻下文壇八卦的「歷史科幻私小說」︰話說人類終將滅絕,一群科學家決定先發制人,要創製一個幻美如夢的AI機器文明以作遠端投射,只求萬年以後在某一顆星球裏讓人類繁殖與文明重啟。所選用的文明範本,經詳細討論後敲定是廢材皇帝輩出,暗黑腐敗的明朝。主人公「我」負責訓練AI機器人,把〈青綠山水圖〉、〈美人圖〉、《牡丹亭》、《金瓶梅》、《本草綱目》、帝王、名臣與文人逐一灌進系統。同時,人物如仇英、錢謙益、徐渭、李贄、明神宗甚至西門慶都複影疊形地再現於當代台灣文壇。餘下的當然就只有駱以軍的拿手好戲,走鋼索一樣危險的私小說表演。

人類文明遠端投射,如此橋段一定讓你想到那本熱爆的科幻小說《三體》,即人類面臨遠超於自己的文明來襲時,到底可以用什麼來迎戰的問題。事實上駱以軍也老實不客氣地在《明朝》開首即引劉慈欣的《三體》作引子︰被降成二維(或者說拍扁了的)太陽系,原來很像梵谷的《星空》。於是《明朝》沒等到外星人來襲,小說先受到地球人攻擊了。簡言之︰一個好端端的台灣作家,怎麼「投降」去引述內地小說作引子,還要挪用整個文明遠端投射的點子?

          加上在「去中國化」的大勢裏,台灣小說家一頭栽進華夏文化錦繡河山之中,實在是越來越「不夠台灣」,會否又是再一次的投降?對於外省第二代作家近年在台灣的發展與心態,這千絲萬縷的題目我沒有研究也不便說些概括性的外行話。只是關於「投降」,我們不要忘記《明朝》裏早提到,降清貳臣「錢謙益」正是整個明朝AI系統裏的秘密武器︰一旦未來那個明朝星球再次遭受侵襲,「錢謙益」即能按大運算的勝敗結果而決定啟動「投降」模式,在更高階的文明裏存活過來,成為「復國英雄」,使明朝永續。台灣,也有這一種無間道?

          這是統獨思維以外的文人建國方略,或許我們應該言歸正傳說說明朝的文化之路。《明朝》中的仇英,既是那位天才畫家也是台灣文壇裏一位酷肖駱以軍的「仇先生」。仇英重繪舊作,脫胎換骨;仇先生亦以把身邊人事縱橫捭闔而聞名的私小說作者。書中不時讚嘆自古以來那些百科全書式的小說,吞噬大量他人和歷史經驗的全方位寫作。而現實中駱以軍橫衝直撞又鋒利無比的私小說到底擊殺或至少割傷過多少的心靈,這相信是當事人也無法衡量的一場體驗。我讀著那些台灣文壇呼之欲出的影射與重組,在最深心處,其實對其中的膽量與器量,有一種很隱密的佩服。關鍵在於他們懂得,一種「鬥彩」世界的規律。

          《明朝》第十一章提到一只小小的「成化鬥彩雞缸杯」。所謂鬥彩,是以青花顏料在素色瓷胎先勾出輪廓,塗上玻璃釉以高溫燒成釉下青花瓷,再於此釉上的青花區塊填上鮮紅、油紅、胭脂紅、鵝黃、杏黃、薑黃、松綠或淺紫,層層低溫燒就。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艷色不相上下,構成鬥彩的鑑賞趣味。但這幾乎也是一切文學創作的隱喻︰作家筆下的釉上彩繪,畢生都在跟釉下青花鬥彩。這輪廓影影綽綽,可以是歷史、現實、隔岸的中國,或先輩作家的影響焦慮,總之是那麼頑強地冷冷地從底層觀看。像駱以軍一樣不守法度或不像駱以軍而嚴守法度的作家,同樣要面對不同形式的鬥彩,且誰也不知何時會鬥得一敗塗地。讓人堅持下去的,大概就是千萬光年以後的那個「明朝」(明天)吧。
 

 〔原載2020年4月7日《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