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

夕拾朝花.十一維度的浪漫

〔睇到最後,又有人在估,我最近係咪撞見以前什麼大學同學。嘩,三十年前呀,計下數啦,三十年前我邊有大學同學呀?〕
十一維度的浪漫

          我哪裏知道什麼是十一維度。看Youtube中那個模擬四維空間立方體的動畫已經令我頭暈不已。點、線、面、體以後是什麼?《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西西、何福仁對談》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卻秉承著一貫「何西」文學對談的優良傳統︰兩個愛書愛知識的人樂呵呵地一言一語,就使得讀者數度擲書而嘆,忍不住翻書架或圖書館目錄,把兩位談過的書親自看個究竟,結果把一本書的時間看出個好幾倍來。今次打斷我的書叫Flatland,中譯《平面國》。

《平面國》原書名有個副題︰A Romance of Many Dimensions,正經八百的翻譯是「一個多維度的傳奇」,浮想聯翩故意誤譯則是「多個版本的浪漫史」。作者是維多利亞時期一名任教科學的校長Edwin Abbott Abbott(沒錯,兩個Abbott),以「A Square」(正方體A,或一個正方體)的名義在1884年發表了這部諷刺小說。所謂平面國,就是二維世界,在裏面生活的形狀包括三角、四方、五至八邊,以至近乎無限邊的圓形。它們的尊貴程度視邊數多寡而定,因此沒受教育的士兵多是窄長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如作者是士紳知識階級,更為專業的人士或更聰明的下一代是五、六或八邊形,圓形就是當權者。還有,女性在平面國是「無邊」的,只是一條線,隱秘、尖細,但也危險。

好像說得太仔細了,其實許多人都認為《平面國》的重點在第二部份「其他世界」。有一天,正方A先生遇到來自三維世界的「球體」,他把正方A帶離平面,飛升到高空,艱難地從貌似二維的形狀裏辨識三維的「立體」。正方A先生腦洞大開,興奮起來就問球體可還有四維、五維以至六維的存在。球體不勝其煩,極力否認更高維度的存在,最後生氣了,把正方A抛擲回平面國。

隨著諷刺小說的發展邏輯,正方A回到平面國,當然把三維世界的存在告訴大家,也當然地被視為異端邪說,最後被審判,被收監。事實上整部小說就是正方A的獄中書,期望世人有天可以藉此覺,甚至起來反抗。讀者至此可以把歷史上眾多異見者與正方A聯繫起來——伽利略、哥伯尼、屈原、耶穌。

但是,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小說的寫法和語言,總是較小說的意念和情節更令我著迷。例如小說開首介紹平面國的方位與氣候,因為沒有光體存在,只能靠永遠來自北方的雨來辨別方向,有一次,正方A在沒有樹又沒有屋的一個平原裏,毫無頭緒,就只能一動不動,無望地等一場雨,然後繼續行程。

這些細節的詩意,在於這個沒有眼耳口鼻或任何肉身可言的「幾何世界」裏,文學還是那麼鍥而不捨地為不同處境的「人」帶來情感和血肉。那個在平原上無望地等一場雨的正方A,他還未知道有三維世界的存在,但卻隱隱看到自身與自身所處世界的局限。來日大難,蠢蠢不安,一切動人文學的起點。

無法感知,只能理解;無法理解,只能相信;無法相信,只能包容。這是看完《平面國》之後,不同維度世界給我最浪漫的啟蒙。包容的另一端就是盡量探知,這也是我不馬上追看數學家Ian Stewart的續書Flatterland,而去查看三維以上空間定義的原因。只可惜,少壯不努力,沒有揀理科,找到的解釋都似是而非︰四維是三維加上時間、五維是四維加上不同時間起點的平行時空、六維是兩組平行時空的交錯面、七維是交錯面的摺疊和穿越……直至十維,據說是一個集合一切可能性的點,而十一維,就是這個點背後的不可知力量。

由於我並非來自物理系,以上所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其實四維以上的體會,不就是某個冬日,在有點灰塵的街頭,迎面而來的一個老同學,或舊情人,在依稀可辨的容顏裏,瞬間把你帶回三十年前的點滴;再分叉平行時空,想像如果當初你們沒有分開的發展;再把這個想像橫亘在當下的生活之中;然後再為這兩個可能性的平面拓展出一個摺疊的時空通向未來再行設想……而這一切一切的騷動,都來自一個本來無一物的點,又或是結集無限可能與震動以外的,那道不可知的力量。

〔原載2019年1月28日《明報》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