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秋奪暑,浮躁極,且抄書一段。〕
「1941年10月與11月間,香港報紙『本港新聞』篇幅,時常為劉美美案的法庭記錄所佔滿。該案是英國空軍將領涉嫌受防空工程包商的賄賂,而賄款由劉美美轉手。那女人與將領有曖昩關係,因而這法庭案件有桃色意味。每日讀報的人們,看不到戰火將臨之徵兆。高等法院對該案第三十一次公審,『旁聽之中外男女,亦異常擁擠;』『劉美美自述過去豪華,兩年內購鞋五百元、手袋四十個。主席聞之態度頗異,聽眾亦笑。』購鞋五百元是相當大的數目;當時普通公務員(譬如教員)月薪只有三、四十元。為了迎合讀者的興趣,有位報人出版了一本《劉美美》傳記,描寫這位風騷女郎戀愛與婚姻的故事。」——《香港人之香港史》,頁231。
歷史如有雷同,實屬考驗。
1941或2014,姓劉或姓郭的美美,照見的不是炫富的歷史悠久,也不是仇富之心人皆有之。1941年10月,香港淪陷前夕,大家還是如此洋洋自得地圍觀,聞不到戰爭的氣息。英殖香港華人紳商,一致冀望在英人底下長治久安。一位澳籍醫師如此描寫︰
"The Hong Kong mentality...apathy, inertia, self-complacency...Hong Kong never got down to real war until it was too late."--Correspondence Regarding the Fall of Hong Kong, enclosure: "A Report on the Conditions in Hong Kong", p. 203.
「漠不關心,遲鈍、自滿。」也許說的不只是香港,也許這樣的心態今天香港仍有。兵臨城下的淪陷,但願真的一去不返,但人心的淪陷,麻木或怨妒,永遠just around the corner. 我們的每一聲冷笑與不齒,都在消耗個人的良好意願,都在加速這盛世的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