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喜歡這電影的,有說星光熠熠「人頭馬」版海報太過掛羊頭賣狗肉(事實亦然,奧瑪花曼的Mrs. H,who cares?)但耐心看完上、下集,還得說,這真是一個淒涼的故事。〕
導演前作 Breaking the Waves(港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與 Dancing in the Dark 都有一種冰凍的無奈、痛苦與救贖。尤其前者,記得那時很喜歡的,一個不討好的女主角,Emily Watson與鑽油台工人丈夫(又係Stellan!)先甜後苦的愛與婚姻︰奉命為意外癱瘓的丈夫與陌生人進行各種性冒險,傷痕纍纍,誤解纍纍,幾乎也是一種「性上癮」。
那是非常西方的一種愛,不合理、不溫柔、甚至不公平,但求自我的完成。連犧牲,也很自我。十幾年過去了,Nymphomaniac,唉,很優美。
演女主角Joe的Charlotte Gainsbourg,一出場已被打至五癆七傷,無靚過。道德上又完全無動於衷地敗壞。但,她畢竟是國寶級女神Jane Birkin和詩人Serge Gainsbourg之女啊,氣質不凡,戀父情結尤其具說服力與詩意。(Charlotte 12歲時與父親合唱Lemon Incest(檸檬亂倫)一曲,嚇死你,在Youtube睇過,才知什麼叫離經叛道。)
是的,詩意。我很高興電影把戀父主題處理得很清潔,在一片狂亂的性癮之中,Joe與父親一同到林中看白蠟樹,挺拔無瑕的樹身冬日會露出黑色的枝椏。沒有一個眼神或動作是曖昩的,死前在病榻也沒有不負責任地傷害任何關係。在恐懼症發作之前,還願意為女兒再講一次,如何在冬日分辨白蠟樹。
會有一點點想起《無愛紀》中林楚楚的父女關係。
事實上,一齣以女性性癮為題材的電影,找個宅男教授對著做注釋似地討論複調音樂、B, F和弦、Nymph的語源、假蠅釣魚、費氏數列……可以好造作。但竟然沒有。許多意象都處理得很優美︰假幼蟲(情感世界裏幾多以身為餌)、東正教與西方基督教(走向幸福還是走向痛苦救贖)、白蠟樹(要多少年過去,才會如老樹脫皮,露出本相)、多聲部(不同關係中的對位、支撐與主音),許多許多,我覺得,都不算賣弄。我不能說這是很感動我的東西,但它起碼呈現出一種,對紛亂悲傷世界賦予秩序與解釋的努力。
難免也有一點點想到《七種靜默》。
最後教授解釋一切源自女性想以男性身份反抗世界的錯亂(所以女主角有個男性名字Joe,不能譯祖兒),我覺得這解釋很疲弱,但無損電影的結構,因為,來到電影末端,日出了,Stellan也是時候要露出他疲弱的靈魂,或真身。
一定有人說這種電影美化虐待、美化亂倫、美化濫交、美化SM……要不得。是的,誰都可以不喜歡一部電影。惟我只想多問一句,那美化愛情、美化親情呢?這美化,教我們吃盡苦頭,誰又為我們伸張正義?
p.s. 片尾曲 Hey Joe,溫柔與暴烈,再次打劫我買Soundtrack的荷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dEkj-7qA8